“孤島”時期的國寶保衛戰
曆史鈞沉
作者:邢大軍據《新民晚報》王琪森
汪偽特務在1941年春綁架了張伯駒,開出的贖金是200根大金條。如此天價,意在逼張家出賣鎮齋之寶《平複帖》。張伯駒寧死不從,並絕食抗議。
“孤島”時期的上海,曾發生過一場場國寶保衛戰。在外族入侵、山河破碎、生靈塗炭的危難時刻,那些富有愛國之心、民族之情的收藏家,為了國家之遺珍、民族之瑰寶、先祖之文物不流入敵寇之手或免於戰火摧毀,竭盡全力,不畏艱辛,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將大批國寶珍品運入租界內的“孤島”,從而為這一時期的海派收藏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平複帖》及七箱珍寶
“孤島”期間,為了保護國寶曾上演了不少驚心動魄而可歌可泣的悲壯之劇。如大收藏家張伯駒在抗戰期間,擔任鹽業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將自己大部分收藏精品藏於租界內的外國銀行。1938年除夕,張伯駒不顧時局艱難而以四萬元巨款買下了有“祖帖”之稱、“皇帖”之尊的《平複帖》,自是欣喜不已,並將齋名亦起為“平複堂”。日本人也早就窺視著此“天下第一帖”,遂請古董商出麵商談,願出30萬大洋購此《平複帖》。張伯駒則擲地有聲地正告:此吾中華國寶,豈能流出國門!後一奸商勾結“七十六”汪偽特務,在1941年春綁架了張伯駒,開出的贖金是:200根大金條。如此天價,意在逼張家出賣鎮齋之寶《平複帖》。張伯駒寧死不從,並絕食抗議。後綁匪讓張伯駒的太太潘素去和張見一麵,當潘素見到自己的丈夫時,已是慘不忍睹。但張伯駒卻對潘素鄭重交代:“你怎麼樣救我都不要緊,甚至救不了我,都不要緊,但我們收藏的那些精品,你必須給我保護好!……你別為了贖我而賣,那樣我寧死也不出去!”其鐵骨錚錚,令潘素淚如雨下。就這樣張伯駒在被綁八個月後,才在友人的幫助下,潘素以20根金條的贖金將張伯駒贖出,張氏珍藏的《平複帖》終於躲過了一次大劫。
又如葉恭綽不僅是書畫名家、社會括動家,亦是大收藏家,藏有西周著名的毛公鼎,晉王羲之《曹娥碑》、王獻之的《鴨頭丸帖》及明唐寅的《楝亭夜話圖》等。上海淪陷後,葉恭綽赴港避難,臨行前,他將七大箱稀世珍寶秘密寄存於“孤島”內的英商美藝公司倉庫,毛公鼎亦在其中。後因走漏了風聲,日本憲兵強行來他家查抄,因沒有搜到而抓了葉恭綽的侄子葉公超去坐牢,逼其交出毛公鼎。葉恭綽急電上海囑托:毛公鼎不得變賣,不得典押,決不能流出國土。後經各種社會關係的周旋,方才營救出他的侄子,國之重器毛公鼎才未落入敵手。由此可見,“孤島”時期的國寶保衛戰,正是凸顯了中國收藏家的藏界精神和人格操守,這無疑是應當載入史冊的。
過雲樓的書畫古籍
“江南收藏甲天下,過雲樓收藏甲江南。”此兩句民諺顯示了過雲樓收藏的曆史淵源與藏界之尊。建築典雅、景色旖旎的過雲樓,就坐落在千年古城姑蘇閶門內的鐵瓶巷內,意取蘇東坡名言:“書畫於人,不過是煙雲過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