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來的流星石,其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浮在了地麵。有的則說是一億兩千萬年前與澳洲大陸一起浮出水麵的深海沉積物,恐怕這個難題將成為千古之謎。
由於地殼運動,巨石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向上推擠形
成大片岩石,而大約到了3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殼運動將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麵。
經過億萬年來的風雨滄桑,大片砂岩已被風化為沙礫,隻有這塊巨石憑著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風剝雨蝕,且整體沒有裂縫和斷隙,成為地貌學上所說的“蝕餘石”。但長期的風化侵蝕,使其頂部圓滑光亮,並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寬窄不一的溝槽和淺坑。因此,每當暴雨傾盆,在巨石的各個側麵上飛瀑傾瀉,蔚為壯觀。
這塊巨石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會變色。它會隨著早晚和天氣的改變而換穿各種顏色的新衣。當太陽從沙漠的邊際冉冉升起時,巨石披上淺紅色的盛裝,鮮豔奪目、壯麗無比;到中午,則穿上橙色的外衣;當夕陽西下時,巨石則姹紫嫣紅,在蔚藍的天空下猶如熊熊的火焰在燃燒;至夜幕降臨時,它又匆匆“換”上黃褐 色的“晚禮服”,風姿綽約地回歸大地母親的懷抱,據說下雨的時候,它又會變成黑色。關於艾爾斯石變色的緣由眾說紛紜,而地質學家認為,與它的成分有關。艾爾斯石實際上是岩性堅硬、結構致密的石英砂岩,岩石表麵的氧化物在一天陽光的不同角度照射下,就會不斷地改變顏色。因此,艾爾斯石被稱為“五彩獨石山”而平添了無限的神奇。雨中的艾爾斯石氣象萬千,飛沙走石、暴雨狂飆的景象甚為壯觀。待到風過雨停,石上又瀑布奔流、水汽迷蒙,又好似一位披著銀色麵紗的少女;向陽一麵的幾道若隱若現的彩虹,有如頭上的光環,顯得溫柔多姿。雨水在岩隙裏形成了許多水坑,而流到地上的雨水,澆灌周圍的藍灰檀香木、紅桉樹、金合歡叢以及沙漠橡樹、沙丘草等植物,使艾爾斯石顯現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