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亞沙漠(1 / 3)

巴塔哥尼亞沙漠

巴塔哥尼亞沙漠小檔案

地理位置:南美洲南部的阿根廷,安第斯山脈的東側麵積:67萬平方千米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巴塔哥尼亞沙漠自西向東作階梯狀傾斜,東部以陡峭的懸崖

直逼大西洋,受古代冰川及現代幹旱氣候的影響,地表多冰蝕穀、冰磧丘、冰緣湖積冰水沉積及多種風蝕、風積地貌。

“巨足”——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地區幾乎包括阿根廷本土南部的所有土地,麵積約673000平方千米,由廣闊的草原和沙漠組成。其邊界大約西抵巴塔哥尼亞安第斯山脈,北濱科羅拉多河,東臨大西洋,南瀕麥哲倫海峽。海峽南麵的火地島分別隸

屬於阿根廷和智利,通常也劃入巴塔哥尼亞的範圍內。1519年,隨麥哲倫環球旅行到達今天裏瓦達維亞海軍準將城附近的意大利學者安東尼奧·皮加費塔,看到當地土著居民——巴塔哥恩族人腳著胖大笨重的獸皮鞋子,在海灘上留下巨大的腳印,便把這裏命名為巴塔哥尼亞。出身於葡萄牙騎士家庭的麥哲倫,以騎士名字Patagon為其命名,而Patagon作為西班牙語的含義是指腳長得大的人。南北長2000千米的巴塔哥尼亞,就是美洲的大腳,延伸在南美洲的最南端。

它位於科羅拉多河與美洲大陸南端的合恩角之間,麵積達90萬平方千米。其南方接壤南極洲的冷漠冰層,北方則是草高馬肥牛仔奔飛的帕潘斯草原。巴塔哥尼亞藏在其間,藏著它浩瀚的憂鬱。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在這裏造出古怪的形狀,塔峰群立,如圖騰崇拜如竹筍遍立。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的安第斯山

脈南北縱行,山的西麵是智利,山的東麵是阿根廷。這裏最著名的山峰莫過於菲茨羅伊峰和塞羅托雷峰。在這裏發生的攀登運動,以岩冰混合攀登型為主。菲茨羅伊峰,在巴塔哥尼亞大冰原的東部山嶺中,是一係列垂直岩石山峰中的一個高峰。幾個緊湊的山峰組合,突兀矗立在冰川的沿線,而菲茨羅伊係列峰,顯得尤為醒目壯觀。它渾然的岩石塔型山體,是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陡峭,對於攀登者來講,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岩石大牆。菲茨羅伊峰,巴塔哥尼亞的特維爾切人非常崇敬地稱之為“吞雲吐霧的山”,因為它的峰頂經常籠罩一團煙霧,所以在1970年法國人登頂之前,人們都誤以為它是一個火山。高原上的特維爾切人,夏季從大西洋岸遊牧遷徙到安第斯山,就是以菲茲瑞的突出山形和雲煙為路標的。“菲茲瑞”是以19世紀英國的“獵犬號”船長命名的,這名著名探險家曾在這裏調查過相當一段時間。正是他第二次出行時,“帶來了”達爾文,成就了人類博物學上的一代偉人。

風土高原——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氣候 條件惡劣,素有“風土高原”之稱。受大陸麵積狹窄、居安第斯山背風位置及沿海福克蘭寒流等的綜合影響,荒漠直抵東海岸,但大陸性特征不很強烈,冬夏沒有極端的低溫和高溫,7月均溫0℃~4℃,1月均溫為12℃~20℃。降水稀少,全區年均降水量不超過300毫米,並呈自西向東遞減趨勢。風力強盛,常吹時速超過110千米的狂風,塵暴不斷。巴塔哥尼亞水文狀況獨特,雖然荒漠廣闊但內流區域狹小,內流區僅局限於內格羅河與丘布特河之間狹小地區。其餘地區河流因承受山地冰雪融水或冰蝕湖供給而成為過境外流河。但畢竟受幹旱氣候製約,眾多河流中僅有科羅拉多河、內格羅河、丘布特河河水充沛可航運、灌溉、發電,成為巴塔哥尼亞發展農、牧、林各業的河穀平原基地。整個南美洲湖泊貧乏,但巴塔哥尼亞地區安第斯山脈東麓東側,冰蝕湖、冰磧湖廣布,大大小小共有300多個,構成南美唯一的重要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