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內將消失的冰川
比利牛斯山脈冰川小檔案
地理位置:位於法國和西班牙
重要數據:僅有21座冰川,覆蓋4.5平方千米以上的麵積,在這其中有10座位於西班牙境內,11座位於法國。
歐洲西南部最大山脈
比利牛斯山脈是歐洲西南部最大山脈。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界山,安道爾公國位於其間。西起大西洋比斯開灣畔,東止地中海岸,長約435千米。一般寬80千米~140千米,東端寬僅10千米,中部最寬達160千米。海拔大多2000米以上。
比利牛斯山脈按其自然特征,可分為3段:
西比利牛斯山,從大西洋岸至鬆波特山口,大部分由石灰岩構成,平均海拔不到1800米,降水豐沛,河流侵蝕切割,形成山口,成為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通道;
中比利牛斯山,從鬆波特山口往東至加龍河上遊河穀,群峰競立,山勢最高,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5座,主要由結晶岩組成,最高點阿內托峰海拔3404米;
東比利牛斯山,從加龍河上遊至地中海岸,也稱地中海比利 牛斯山,由結晶岩組成的塊狀山地,有海拔較高的山間盆地。離地中海岸約48千米處有海拔僅300米的山口,為南北交通要道。
從靠近東端的卡利峰到奧裏峰和阿尼峰,有一串高近2987米的山嶽崛起;僅有遠靠西麵的少數幾個地方,可由1980米以下的山口通過此山脈。
50年內冰川將消耗殆盡
比利牛斯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主幹西延部分,構造比較複雜,具有阿爾卑斯山脈特征,山體中軸由強烈錯動的花崗岩和古生代頁岩及石英岩構成,兩側為中生代和第三紀地層,北坡為礫岩、砂岩、頁岩等岩層交錯沉積所組成的複理層。第四紀冰期,見到。
近年來,關於格陵蘭島以及南極洲冰川減少甚至消失的消息不斷反複出現在媒體雜誌中;事實上,不僅上述這些地方的冰層正在加速減少,許多其他的著名自然景觀冰層也出現了大麵積減少甚至消耗殆盡,而著名的高原地帶、伊伯利亞的比利牛斯山脈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例。
西班牙一所大學的研究學者們對比利牛斯山脈進行了多年的氣候考察以及反複研究論證後,得出了50年內比利牛斯山脈冰川將消耗殆盡的結論。
科學家們將早在1300年至1860年氣候變化以及冰層鬆動的信息加以總彙,對包括比利牛斯山脈在內的諸多著名冰川景觀進行 了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顯示,其他山脈以及各自然景觀的冰層目前來說比較“牢固”,尚沒有消失殆盡的趨勢,然而比利牛斯山脈冰川鬆動現象卻十分明顯。
科學家們再彙總0.9°變暖的數據後,無不遺憾的向外界表示,也許最快僅僅就在30多年左右,人們也就隻能通過以往的明信片以及其他圖片資料來回顧比利牛斯山脈的冰川曆史了。
氣候變暖的直接“受害者”
一般來說,高山地帶對於氣候環境變化的靈敏度最高,而比利牛斯山脈所處地區又屬於高原地帶,因此比利牛斯山脈上的冰層化解現象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此外,從某種角度來講,比利牛斯山脈冰層減少也可以說是當前氣候變暖最為直接的“受害者”。
事實上,自1990年以來冰川融化現象已經涉及至少50%~60%的冰川地區,而且速度始終在加快,情況十分危急。此外,根據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在1880年~1980年100年間,在伊伯利亞半島至少已經有94座冰川消失;而在1980年以後,又有17座冰川也已經消失。
伊伯利亞半島山峰成型於小冰河時期,其中冰川的形成則是在當地最為寒冷的時期,約1645年至1710年期間。然而隨著氣候轉暖,在1750年至19世紀初葉,比利牛斯山脈冰川開始大幅度減少,慶幸的是,在此之後比利牛斯山脈卻又迎來了轉機,當地一下子又出現了新的低溫氣候,冰川融化速度又再次放緩。但是也正是從那時起,當地的溫度開始了長時期的升溫,平均升溫約處於0.7℃~0.9℃左右,而這也是全球氣溫轉暖的直接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