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20幾歲,必須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1)(3 / 3)

第三,可以在自我反省中了解自己的內在自我。每隔一段時間,給自己留出一份空閑時間,獨自一個人思考一下自己這段時間都做了什麼事情,哪些事情產生了好的影響,哪些事情造成了不良後果,其間自己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起了什麼作用,自己還有哪些方麵做得不足,打算怎樣改正,對後一階段的學習、工作、生活有什麼樣的計劃,等等。養成自我反省的好習慣,有助於更清楚地認清自己,也為今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第四,可通過有關的心理測驗了解自己各方麵的特點。科學的心理測驗結果是一個人的潛意識的體現。心理測驗大多為設計一個場景測試你的反應,根據不同的反應分析你具有哪些性格特點,進而分析你適合做哪一類型的工作。目前,廣泛流行的還有根據血型、星座等對人的性格進行測試的題目,其科學性雖不很高,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

在此,還要提醒20幾歲的年輕朋友的是,因為心理測驗對人的心理暗示性很強,所以要慎做,要依照科學的方法來做,不可隨意相信所謂“權威”的心理測驗,以免對自己造成不良暗示。

在20幾歲的時候給自己做“盤點”正是知己的過程,也是為進一步獲取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必走的一步。

3.在20幾歲時,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成功者做需要做的事,失敗者隻做喜歡做的事。20幾歲年輕人的特長,應當成為適應環境的“催化劑”,而不應成為挑剔工作的“資本”,應該是特長服從需要,而不是需要遷就特長。20幾歲的年輕人要把這個關係擺正,否則就會引起不良後果。

把自己看得十分出色,要求從自己所謂的“特長”出發,是20幾歲的年輕人初涉崗位時很容易走入的誤區。

素有“才子”之稱的啟凡,在大學時已有多篇文章發表。

畢業時,啟凡和其他幾位同學一同被分配到報社。他以為自己一定會被分在“要聞部”,至少當“記者”。可是,他卻被分到總編辦公室,使他大失所望。

他開始埋怨“安排不當”,開始抱怨領導不識“貨”。實際上,領導這樣安排,並非不了解他,而是想重用他,讓他全麵了解報紙的運作過程。不過,見啟凡工作不安心,不負責任,又打消了培養他的念頭。

初涉工作崗位的20幾歲的年輕人,應當發揮特長,但這個特長隻是自己認可的,未必符合工作所需。因為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經營特色和管理方法。個人特長,隻有讓別人了解,並作為整體構成的一部分時,才是真正需要發揮的特長。

小林是一位重點大學畢業的高才生,受聘於某廣告公司。去公司報到時,他對經理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要求專業對口,而且要求“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長”。可是,經理卻讓他先到策劃部實習,以後再根據情況決定。小林覺得不開心,認為這樣難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到了策劃部既不安心,又不虛心,每天無精打采地混日子,幹了不到三個月就被炒了魷魚。小林失敗的原因,是沒有在工作中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

對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先在“不對口”的崗位上積累一些經驗,對將來是有好處的。隻會幹一種工作的人,思路狹窄,很難幹出成績,也很難受到重用。不要小看眼前的工作,好高騖遠。不認真對待眼前工作,以為“大材小用”,也是容易犯的“毛病”。

世事都有相通之處,有人能從劍道悟出書法之道,有人能從禽鳥搏鬥悟出劍術之道,可以說,對一個追求進步的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是跟自己無關的;從事任何一門專業,如果沒有其他門類的知識作輔助,要想上升到一定境界,是不可能的。

對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任何一個崗位都是新的,都需要熟悉。應該去掉狹隘的“對口”看法和求高不就低的不實際要求,要明白,要勝任一個職位,就需要了解比該職務更廣泛得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