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關於我無疾而終的初戀,說來也不過就是這樣,在曆經了2年的時間以後終於走到了盡頭,我在這分手的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好像經曆了一場重生,然後耗盡了積攢經年的氣力。
在經曆了那樣撕心裂肺的疼痛和漸漸平淡之後,我就在想,這其實是一種必然,我應該早有預料。是命運讓我們在多年以前相識,在多年以後怦然心動,相遇相知,然後像這樣還未來得及更加相愛的時候分開。這樣的過程中似乎掩藏著莫名的緣法,就像《後會無期》那部電影一樣,冥冥之中似有注定。
我們得到一些東西同時必定會失去另一些同樣寶貴的東西,等價交換是世間最基本的法則之一。就像如果我們想要成熟,那必將失去天真那樣,我欣賞著這樣的坦誠、獨立、靈活、瀟灑的人,就該承受著這樣坦誠、獨立、靈活、瀟灑帶來的疼痛。這樣的人,或許是我所憧憬著的,眷戀著的,欣賞著的,但是這樣有人就不該被俗世的經濟所困住,而被困住的不再瀟灑、獨立,也許開始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的人,或許也就並非是我當年所認真喜歡過的人了。這又是一種悖論,我一麵期望著他保持著這樣的瀟灑的浪子情懷,又迫切期望他能夠像一個“暖男”一樣來給我世俗所需要的幸福生活。這兩者未必不可兼得,隻是需要時間等浪子回頭,而我等不起的恰恰也是時間。
前段時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大概的內容是講女孩子過不去的二十六歲,大約講的是這樣的內容,女孩子們為什麼總是選擇在這段時間和交往很久的男友分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未來得及留意的時候,我已經邁入了二十五周歲,虛歲翻過年去,已經是二十七,終究也是沒邁得過去這一個坎兒。
我並不埋怨男孩子的行為,我們同樣的年紀,才剛剛從校園出來,心比天高,各有一番雄心壯誌。是念書的時間太長,讓我們剛一出校門就麵臨這樣尷尬的年紀。將近而立之年,卻還連世界都還未闖過就麵臨這樣的生存與理想的問題。多少女子在這樣匆匆的年紀匆匆地出嫁,陷入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生活,提什麼理想、事業和愛情。若我還懵懂,那這樣的生活未嚐不是幸福。可是我現在並不願意這樣,我想要愛情、想要事業、想要家庭、想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可是時間不曾留給給我們多少選擇,社會壓力和生存壓力之下,想要家庭那麼就不可能再風雨漂泊,做那麼些個不著邊際的事情;想要理想,就需要抵抗外部的一切壓力,被水而戰,麵對不可知的未來……很多事情無法兼得,選擇了一些東西必須放棄另外一些。
我感激世界給了我們一雙眼睛,讓女子可以受教育,可以認識到世界的廣大,可以不靠男子的憐憫活著,可也痛恨男權社會,我們作為女子必須在方方麵麵都更加更加地出色,卻並沒有賦予我們同等程度的諒解。
愛情是需要勇氣和堅持的,最終打敗我的,是我的猶豫不決,無法權衡。你看,我這個時候已經不知道他還愛不愛我,更加不知道我是不是還愛他,是不是非卿不可,也不知道若幹年以後我們會不會還在一起。很多時候這些都沒有關係,隻要我自己的內心可以很安定很溫暖,就有力量去麵對一切的風風雨雨。可是更多的時候,吵架吵架然後冷漠,要不就是冷漠冷漠然後就很絕望,絕望到了極點就很疲憊了,到了最後的最後,疲憊到了極點就必須得分開了,因為已經再也沒有多餘的力氣去愛了。
其實再次來看我們的分開,其實理由也很簡單,就是世俗的壓力,和理念、夢想、思想的分道揚鑣。我們曾經是很好的朋友,我們可以是知己,也可以是情人,但是我們已經無法再更進一步。或許是因為太過相似,對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再談愛或者不愛也沒有什麼意義,這個人看起來再好,再舍不得,當兩個人的世界觀出現了重大分歧,再也無法妥協和溝通的時候,就已經沒辦法再談下去了。
像我之前那篇談過的那樣,現在我們還在一起,就像兩個相互孤獨的人互相取暖。大家都是明白人,都知道這隻是最後的告別和留戀。也是時間給我們留下了緩和的餘地,讓我們不再需要匆匆做下某些以後追悔莫及的決定,也能讓我們各自想得更加清楚。我們也還是朋友,或者還是更加了解更加熟悉的朋友,可以談談未來,談談人生,談談自己想要的一切。對這樣的結局,我不得不說一句,我很慶幸。慶幸我們還是朋友,慶幸我和我曾經愛過的人並沒有因此變得麵目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