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晟說:“你們能挑多少就盡管裝吧!歉收的年頭,你們走那麼遠的路來糴穀也不容易,今天的稻穀就算我送你們,不算錢啦!”大夥甭說有多高興。
趕緊各裝了一擔穀子。當那位故意把飯粒撥在地上的年輕人也要去裝穀子時,鄭晟卻一把抓住他的布袋說:“你不吃米要穀子幹什麼?”
年輕人看到同伴都裝滿穀子。非常懊悔自己剛才的失禮,趕緊向鄭晟賠禮道歉說:“剛才我錯了。真對不起您老人家。”
鄭晟看他態度誠懇。一臉苦色,就說:“知道錯了就好,一粒穀一滴汗,任何時候都要愛惜糧食,勤儉才能持家呀!你也裝上一擔穀子吧。”
鄭晟感化外鄉人的故事流傳至今,成了鄭氏家族用以教育後代的典故。這也是大興堡世代相傳的一段美談吧!它蘊含著“成由儉,敗由奢”的深刻道理。
長福堡,又名“寶美土樓”,它坐落在德化縣城龍潯鎮寶美村。與它一牆之隔的就是德化佳美集團公司裝修氣派的生產大樓。在現代高樓大廈的俯視下,“寶美土樓”未免顯得土裏土氣,給人一種好景難再的滄桑感。然而當你走進這座“土堡”,雖然堡內的樓房因年久失修,比較破舊。但其宏大的構築仍然令人歎為觀止,使人感受到它往昔的輝煌。長福堡是裏人蘇明裕、蘇重光兄弟合建於清乾隆六年至九年(1741-1744),曆時三年,耗資10萬銀元,足見其工程浩大。長福堡平麵呈長方體,周長168米,深37米,占地麵積1793平方米。堡牆底基厚2.1米。高10米,牆的外殼0.5米,采用石灰、溪沙和紅土夯築,非常堅硬;內牆厚1.6米,用田土夯壘。環牆設槍眼100多孔,用以防衛。長福堡東西南三麵各用長條石嵌砌拱門,裝厚木板大門,原來大門還用鐵皮加固。民間建寨堡通例隻設東西二門,因長福堡主人有從六品官銜封贈,所以長福堡加設南門以示榮耀。
長福堡內建回形四合院,木結構三層樓房一座,房頂單簷歇山式,青瓦蓋麵,青磚石灰砌脊,梁架繁密,布局合理。四合院樓房共設四個大廳堂,其餘隔為142間居室。四周走廊、巷道、階梯布局合理,便於通行。據記載:天井原建有涼亭一座,六方體,二層閣樓式,圓天頂,風格雅致。今已廢。歲月滄桑,長福堡不知經曆過多少次戰火的洗禮?據說“文革”時,紅衛兵也在堡內安營紮寨,至今堡內牆壁上的“紅語錄”乃依稀可見。長福堡現已無人居住,它成了陶瓷廠的廢品倉庫。堡內天井,衰草依依,鄰近居民還在裏麵種上幾畦芋。長福堡――這都市中的土圍子,若不加以保護修繕。勢必被現代都市文明所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