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易鼎(一)(2 / 2)

其實司馬德文要比他哥哥稍微要明白點世情,他早就知道他們兄弟兩人現在隻不過是劉裕手上的傀儡罷了,而劉裕隨時都可能殺了他們兩人自立,於是司馬德文就常常日夜陪著自己的哥哥司馬德宗,一步都不願意離開,可是劉裕的意思是要立司馬德文為皇帝,所以不能讓司馬德文知道自己有意要弑君的企圖,王韶之也就很有耐心的等待機會。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機會終於來了,這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司馬德文突然生了重病,他怕傳染給哥哥,就決定出宮養病,而王韶之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用擰成繩索的衣裳在東堂勒死了司馬德宗,司馬德宗這個東晉曆史上最悲慘的皇帝終於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的人生軌跡和西晉的第二任皇帝晉惠帝何其相似,都是腦子有問題,都是一輩子做別人的傀儡被人立了又廢,廢了又立,甚至於幾次差點丟了性命,不過最終還是難逃一死,隻不過那個惠帝傳說是吃了有毒的胡餅而死的,而這位則是直接被人勒死。

這個傻皇帝比起他那個祖宗惠帝還要更差勁,那個惠帝起碼還生了一個兒子,幾個女兒,可是這位卻連子嗣都沒留下一個,安帝既然沒有子嗣,那麼身為安帝唯一的弟弟琅瑯王司馬德文就是最合理的皇帝繼位人選,於是,相國劉裕此時就站出來聲稱奉了大行皇帝司馬德宗的遺詔,擁立司馬德文即皇帝位,改明年為元熙元年,然後大赦天下。

盡管當上了皇帝,可是我們猜想司馬德文的心裏一定是很不滿意的吧,他心裏更多的是對劉裕的恐懼,不久後司馬德文正式登基,馬上就表示要封劉裕為宋王,以示自己的恭順之意,就是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日子裏結局不要太悲慘。可是卻給劉裕嚴詞拒絕了,其實很簡單,劉裕不想讓別人說自己的吃相太難看,太都會急了,這個宋王是肯定要做的,隻是步子還是要緩一緩的。

然後直到元熙元年的七月,劉裕才接受了宋王的封爵,同時把宋國的都城從彭城遷到壽陽,壽陽離建康城更近一些,有利於劉裕進一步控製朝廷。同時,朝廷加授特殊禮儀進封蕭氏太妃為太後,世子為太子。

史上所以權臣在改朝換代之時的步驟都是嚴格按照古代的禮儀一步步來的,這步子雖然緩慢,可是劉裕終究走到這一步了,他現在已經是宋王了,下一步就隻剩受禪了。可是這最後一步劉裕遲遲沒有邁上去,就是有兩件事困擾著他。

第一件事就是阻止劉裕篡位的障礙就是司馬家的宗室還有許多人在。其實經過多年來劉裕不停地努力,基本上司馬家有才能的人不是北上投奔了魏國,就是占山為王,落草為寇了。可是就算是現在司馬家無人了,那以後了?要是司馬家的後代也出現了如同自己一般的人物,那自己子孫的皇位豈不是保不住了?所以為了子孫後代計,劉裕此時就決定要對晉朝的宗室大開殺戒,可是這件事也要慢慢來,朝裏的可以先放任不管,但是外麵的卻要動手了。

史書上記載了這麼一件趣事,當初,益州刺史司馬榮期被叛將暗殺之後,他的兒子司馬楚之在父親死後扶著靈柩回建康安葬,不過益州距離建康太遠了,此時宋公劉裕正在著手斬除晉室皇族司馬氏中有才能、有名望的人,他半路上就聽說劉裕已經動手殺害了他的叔父司馬宣期和哥哥司馬貞之兩人,司馬楚之大為驚恐,所以他決定不回建康城了,於是他帶著手下的人逃到了蠻族聚居的地方安頓下來。

因為司馬家畢竟是東晉宗室,外加司馬楚之比較得人心,所以不久也聚集了一萬多的手下準備推翻劉裕,對於劉裕來說這一萬人的確不算什麼,想當初他隻用了幾千人就推翻了桓玄,可是現在正處於劉裕要受禪的關鍵時刻,就算敵人才一萬,他還是決定要斬草除根,於是他派出一個刺客叫沐謙的混入司馬楚之軍中,準備找機會暗殺司馬楚之,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是最後這個刺客被司馬楚之的仁義所感動,投靠了司馬楚之,做了他的貼身侍衛。

這個司馬楚之的確是個有才能的人,後來投降北魏的山陽公奚斤,以功爵封為王,劉裕的打算雖然沒有成功,可總算是把他驅除出國境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