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得而複失(一)(1 / 2)

王仲德祖上是太原人,他也是在北方長大的,當年還在前秦符堅的手下做過官,為什麼他也會反對這個提議了?王仲德是這麼回答劉裕的,“晉朝的根基一百年來都是在南方,如果一旦遷都,恐怕會引起舉國的騷亂,令人心震蕩,更何況大軍出征時日已久,人心思歸,這遷都的計劃還是不要在士兵們的麵前提起來為好。”

其實王仲德開頭所說的什麼晉朝根基就在南方,這句話在劉裕眼中那是狗屁不是,他就是故意要掘了司馬愛與世家們的根基,不然將來他怎麼能夠自立?當年桓溫北伐的時候也曾提過要遷都,可是那些世家們哪個不是人精,紛紛反對,以桓溫的強勢也沒能實行,現在劉裕要遷都最大的困難不是朝中的那些人,而是王仲德所說的最後一句話,將士們離鄉已久,人心思歸。

桓溫沒能遷都成功,是因為世家的阻撓,而曹孟德能夠遷都成功,除了當時洛陽被董卓一把燒了之外,還因為洛陽離河北的袁紹很近,有著外部的威脅,所以他才能遷都成功。可是現在了,劉裕把整個晉朝內部打造得像個鐵桶江山一般牢固,再加上他兩次北伐,先後滅了南燕與後秦,外部的威脅可以說沒有,那些大臣們怎麼可能會同意遷都?

最重要的是王仲德最後那一句話點明了事情的本質,劉裕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功,都是靠著手下的北府軍將士們大力擁護,可是為什麼士兵們會擁護劉裕?就是因為劉裕自己雖然很節儉,可是對手下人卻很大方,平桓玄的時候每個建義功臣都有賞賜,後來的保衛建康戰也是如此,就連大軍出征之前劉裕得了一個琥珀瓷枕也搗碎了分給手下的士卒,這次攻下長安城的金銀賞賜更不要說了,就連土斷時京口地軍戶也不在土斷之列,這一條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

可是現在大軍出征也有一年多了,大軍勝利之後,士兵們隻想快點富貴還鄉,這厭戰的心思一起,他們怎麼可能還願意留在北方,要是劉裕真的提議遷都到洛陽,將士們恐怕不知道還要在北方停留多久,這軍心動蕩之下會發生什麼事誰也不知道,因此王仲德隱諱地一說,劉裕也就明白了,王仲德的話也代表著絕大多數的北府軍的心聲,他隻得放下此事不提,日後再找時機行動。

再說東晉滅了後秦之後,周邊他國是如何反應的,北魏拔拓嗣就不說了,雖然不能大軍出動討伐劉裕,可是他就要是收留劉裕的政敵,給他添一些堵,甚至還加封刁雍為建義將軍,讓他自己召集人馬,活動於黃河,濟水之地,侵擾晉朝的徐州,兗州之地。這個刁雍乃是當年劉裕在建康所殺的刁逵的侄子,他這樣做既可以惡心一下劉裕,劉裕也沒有證據直接找他開戰。

至於北涼的河西王沮渠蒙遜聽說劉裕滅掉了後秦之後,十分憤怒,當然這其中也有怕的成人,他手下有一個門下校郎叫劉祥的進宮向蒙遜奏事,他正好是一個漢人,而且身上穿著華服,沮渠蒙遜看了之後暴跳如雷:“你是不是聽說劉裕進了關中,就故意穿得如此漂亮來我麵前礙眼的。”於是他二話不說就斬殺了劉祥,這個家夥實是是倒黴,正好撞在了沮渠蒙遜心情不好的時候進宮奏事,但也由此可見這個河西王怕是十分擔心劉裕會繼續進攻他的吧。

至於夏國的赫連勃勃,當初在劉裕決定北伐後,就斷定他一定會攻下關中,可是他又判斷出劉裕不會在關中久呆,隻會派出大將鎮守長安,因此他早就讓手下的士兵厲兵秣馬,準備攻打關中,後來姚恢放棄安定郡,他就馬上占據了這個軍事重鎮,現在劉裕大殺後秦羌人,令得大批胡人北逃,後秦嶺北的各郡縣、軍事重鎮、戍所都紛紛投降了夏國,免得遭受到劉裕的清洗,因此劉裕親自寫了一封信給赫連勃勃,相約結為兄弟之國,簽約互不侵犯。

而赫連勃勃知道劉裕的使者要來,就命令中書侍郎皇甫徽先行寫好詔書,自己徹夜背誦,務必做到滾瓜爛熟,讓人看不出一絲破綻,等到東晉使者一來,赫連勃勃就擺架子似的要求當麵口述回信,讓手下人筆錄,就這樣赫連勃勃一番聲情並茂的背誦後,一封言辭華麗的回信就出現了,而東晉使者也把這封回信帶回去給劉裕看,劉裕一看,這個文采真不是一般水準的,聽說赫連勃勃可以口述出來,更加佩服,要知道劉裕可是一個大字都不認識幾個,於是劉裕非常讚歎赫連勃勃的文學水平,自愧不如,可是赫連勃勃雖然在回信中答應簽訂盟約,一邊卻暗中訓練士卒,準備等劉裕走了之後就動手。

攻下長安之後的兩個月內,劉裕都在處理著各種內政事務,同時也在為以後經營河北做著各種準備工作,這時建康城內的晉安帝司馬德宗下詔加封劉裕為宋王,食邑增加十個郡的聖旨也到了長安城,可是劉裕沒有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