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北伐後秦(十二)(2 / 2)

其實王鎮惡行的就是破釜沉舟之計,這些艨艟鬥艦就是他故意任它飄走的,但是士兵們心裏肯定會有恐慌之情,因此王鎮惡展開他的三寸不爛之舌,鼓動手下的士兵,“兄弟們,前麵不遠就是長安的北門,而我們家卻在江南之地,離此有萬裏之遙,現在戰船,衣服,糧食都被流水衝走,我們已經後退無門了,唯有進攻,才能讓我們保住性命,勝了就建功立業,封妻蔭子,敗了就是死無全屍,埋骨異鄉,大家一起衝吧。”

說完這些話,王鎮惡就奔在最前方,帶頭向後秦的渭橋大營衝殺過去,看到一向武藝很差,輕易不上戰場的老大此時都身先士卒,其餘的晉軍都是士氣高漲,踴躍奮擊。此時的天色還沒有亮,秦軍的大將姚丕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手下的軍隊還沒有聚攏過來,就被快速殺入營中的晉軍給衝散了,這段日子秦軍也是敗仗習慣了,一看到大勢不妙就腳底抹油--溜了,逃跑的方向正是長安北門。

此時駐守在逍遙園的姚泓聽說渭橋戰事又起,馬上帶著手下的軍隊來趕來救援,隻是這些逃跑的秦軍那個速度有些瘋狂了,他們也隻顧逃命,完全沒有看清前麵來的到底是敵是友,這些殘兵敗將沒有大將的約束,一哄而上就把姚泓帶來的援兵給衝散了,誰說敗軍力量不強的,在某些方麵來說,他們還是很強大的。

敗軍們想要逃回長安城,而姚泓帶來的援軍則是想要快趕往戰場救援友軍,這一下碰撞就像是火星撞地球,隻不過敗軍們的情緒有些不對勁,衝散了姚弘的援兵也沒有感覺,他們絲毫不知道剛才這裏麵有他們的皇帝陛下,甚至不知道在剛才的踩踏事件中,有許多的高級官員沒有命喪戰場之上,反而被自己給踩死了,想必那些不幸冤死的後秦大臣下了地府也會對這些敗軍咬牙切齒吧。

不過姚泓的運氣還是不錯的,他一看到情況有些不對,馬上就讓出了中間的大道,然後單騎逃回了長安城,這一戰之後,長安城周圍後秦的抵抗力量算是全部被消滅了,而晉軍在王鎮惡的率領下就跟隨著這些敗軍的腳步順勢攻入長安城。

這剛剛回到皇宮還沒喘口氣的姚泓一聽說王鎮惡的大軍已經進城,嚇得他馬上叫上親近的姚氏宗室帶著數百騎兵奔向石橋,準備投奔此時手中還有軍隊的東平公姚讚,隻是臨到出城的時候,才發現長安的城門居然都已經被晉軍給封了,他也隻得退守皇宮之內,而忙於占領外城的王鎮惡因為兵力太少又要鎮壓先前的潰兵,又要封鎖城門,此時也沒有顧得上攻打皇宮,因此這內城一時之間也就暫時沒事。

此時,駐守灞東的東平公姚讚聽聞長安城下姚泓又一次戰敗了,他馬上率軍來援,灞東離長安城沒有多遠,大概也就四十裏左右,可是這路程還沒行到一半,半路上就遇到了先前的敗軍,姚讚一問才知道連長安城都被王鎮惡給占了,隨行的士兵也不是傻子,這種情況下還有人肯前去送死嗎?說不定連皇帝都被晉軍給殺了。這人心一散,隊伍就不好帶了,後秦的士兵們互相使個眼色,就連姚讚都沒有反應過來,就一哄而散了。

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四日,姚泓跟自己的臣下與家人說,他準備投降,不久之前,晉軍已經把姚讚來了又退走的消息傳達給了皇宮之內的人,其他的人都沒有什麼意見,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這世上有誰願意去死啊?不過此時有一個人提出了反對的意見,那就是姚泓年僅十一歲的兒子姚佛念,他對姚泓說,“從晉人對待南燕慕容氏的手段來看,他們肯定會殺了我們,我們就算是投降,最終也難逃一死,不如自殺這樣還能保全一些顏麵,少受一些屈辱。”

盡管姚泓知道兒子說的話有道理,可是他生性懦弱,此前要不是實在沒有辦法了,他也不會親自率軍出征,盡管希望渺茫,他還是狠不下心來自殺,隻是麵色悲戚,沒有回答兒子的話,姚佛念一看就知道姚泓不想死,也沒有理他,自己登上宮牆,投地而死。

不久之後,姚泓率領自己的妻子兒女,文武百官,前往外城王鎮惡的大營投降,隨後,就被王鎮惡的手下關入大牢。

一百多年前,西晉末帝湣帝司馬鄴在此投降匈奴,百年之間,這長安城換了一代又一代的主人,此時終於又回到了華夏漢人之手,長安城被收複,代表著北伐大業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一大半,畢竟原來西晉王朝領土的三分之二都被劉裕所收複了,剩下的三分之一,如果劉裕想要完成它,在當時之人的眼中,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此時此刻,無論是北伐大軍的各位將領,比如沈田子,王鎮惡等人,還是統帥劉裕,他們建立的功業超過了史上任何一個想要北伐的大將,比如祖遜,桓溫等人,而在後世之中,劉裕廣為人傳頌的功績除了卻月陣之外,就是北伐的成功,盡管最後未竟全功,可是不得不說,劉裕的北伐是除了朱和尚之外能以南統北的,最為成功的一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