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漸生抵牾(三)(1 / 2)

這為什麼會派劉敬宣出征呢?劉敬宣從南燕歸來後,一直沒有立過什麼太大的功勞,所以他在東晉朝廷中的地位實在不怎麼樣。當初安帝反正的時候,劉敬宣擔任的是江州刺史,可是他知道自己的功勞不足,自己上表解除了官職,不久之後,他從前擔任過的冠軍將軍,宣城內史,襄城太守幾個官職都被朝廷給免了,這在其中大作手腳的不問可知,一定是劉毅。

安帝反正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406年,劉裕以討伐桓玄第一功封豫章郡公,劉毅第二被封南平郡公,何無忌第三被封安成郡公。要說劉裕被封豫章郡公還是有一點來由的,當年桓溫滅蜀時,朝廷討論要把豫章郡封給他,可是尚書左丞荀蕤就說,“豫章乃是大郡,將來桓溫要是平定黃河以北,那朝廷還拿什麼封給他?”可見桓溫是欲封豫章郡而不得啊。(《中華荀姓》)

後來桓玄率兵進入建康後,牢牢地記住了這個恥辱,又讓朝廷加封自己為豫章公,並且還封自己的親生母親馬氏為豫章公太夫人,到最後他篡晉建楚,又封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桓升為豫章王,由此可見桓玄對於豫章郡這個地方有著多麼大的怨念。(《晉書。桓玄傳》)

這次朝廷論功行賞,加封劉裕為豫章郡公,不僅是表明了朝廷對於他的功勞賞賜之大,更重要的一點還是表明了朝廷對於桓氏的怨念,你不是想要豫章郡嗎?今天老子就要把它封給打垮你的敵人。

劉裕一向是個念舊的人,那些以前對他好的人都記在心上,他發達了之後從來沒有忘記過,比如王謐,比如鮑陋等等。劉裕以前在劉敬宣手下的時候,沒少得到他的照顧,現在自己飛黃騰達了,以前的老朋友卻無官無職的,他心裏也過意不去,這次毛修之上表要朝廷出兵討伐譙縱,劉裕就舉薦了劉敬宣,畢竟想當官很容易,可是他也要立功勞才能堵住別人的嘴啊。(《資治通鑒。一一四卷》)

不過劉敬宣無官無職的,怎麼能做領軍的大將,406年,劉裕就派了自己的弟弟荊州刺史劉道規為征蜀都督,劉敬宣為前鋒領著五千人向益州進發。跟著出征的人都知道這次的主角是劉敬宣,而劉敬宣自然也不會客氣,先讓巴東太守溫祚帶領二千人沿外水(益州內有三江,泯江稱外水,沱江稱中水,涪江稱內水)進軍,劉敬宣自己則帥領益州刺史鮑陋、輔國將軍文處茂、龍驤將軍時延祖從墊江(今合川一帶)走內水(涪江)一邊作戰一邊前進。

益州自古就是地勢險要之地,最是易守難攻,劉敬宣短時間之內想要攻到成都那是不可能的,這戰事自然也就拖延下來了。

到了406年十一月,朝廷又舊事重提,加封劉裕為侍中,進號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這個封賞雖然比起當初的都督中外諸軍事要小了許多,可是劉裕還是沒有接受,車騎將軍是二品,而開府儀同三司是從一品,劉裕當初立下大功,朝廷已經封了他豫章郡公的爵位,現在他又沒有立功,怎麼可能接受這幾個品級高卻又隻是虛職的官位,要知道劉裕一向很是務實的。

更重要的是,在古時要升官,可以,你要立下大功,那麼別人也沒有話說。無功不受祿這句老話最能體現這一點,現在劉裕如果接受朝廷的封賞,既便朝中的大臣嘴上不說,心裏又會怎麼想?這是不是又有人想把劉裕架在火上烤?劉裕堅持不受,朝廷又下旨讓同劉裕相熟的官員前去相勸,這事情又拖了下來。

第二年也就是407年二月,劉裕回建康述職的時候,堅絕推辭了朝廷去年對他的官職封賞,甚至他一回建康,就自己準備投入到廷尉大牢中,他的意思就是,陛下,臣現在抗旨不遵了,所以自請入罪。安帝知道後就讓下旨廷尉裏的牢官,不讓他把劉裕放進去,後來,劉裕親自拜見安帝,安帝才同意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