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這下可算是立下大功了,晉安帝毫發無損的被救了出來,對他感激的緊,複位之後居然下了一道荒唐的聖旨,從今以後這國家重要大事的處理權都要給冠軍將軍劉毅,這道詔書不問可知,說明了劉毅的野心,不甘居於劉裕之下,現在安帝在他的掌握之下,他怎麼能不做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事呢?
可惜劉毅的行為注定得不到北府軍中其他人的支持,這道聖旨最後也是杳無音信,就當是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接著,安帝改元義熙,大赫天下,當然桓氏一族除外。不過,有鑒於當年桓衝忠於司馬家的精神,安帝特地赦免了桓衝的孫子桓胤,對於這次在反正立過功勞的人他也沒有薄待,原來的南陽太守魯宗之被封雍州刺史,毛璩就被封為鎮西將軍,都督益,梁,秦,涼。寧五州軍事,他的弟弟毛瑾也被封為秦涼二州刺史,毛瑗為寧州刺史。這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啊。
二月,建康的朝廷派來了皇帝的儀仗迎接安帝回歸,鑒於桓氏還有死黨在外流竄,劉毅與劉道規就鎮守在江陵一帶,何無忌就負責護送安帝回京。
就在安帝回京的時候,益州發生了一件大事,當初桓振等人攻陷江陵的時候,毛璩就派了三萬大軍前來援助朝廷的軍隊,隻可惜蜀人不喜歡遠征,在參軍譙縱等人的帶領下,回兵成都。這算是造反了。譙縱自稱成都王,殺了毛璩一家,封弟弟譙洪為益州刺史、譙明子為巴州刺史。(《資治通鑒。一一四卷》)
蜀地大亂,梁州也沒有人接管,仇池王楊盛看到漢中空虛,就派他的侄子平南將軍楊撫占據了那裏,不過他也算是聰明人,隻是占據這個地方就據地稱王,沒有自大到繼續南下攻擊晉朝。
本來東晉就偏安於長江以南,地盤不大,可是現在境內居然出現在兩個割據勢力,一個是廣州盧循,還有一個益州譙縱,隻不過他們所處的地盤同晉朝還相距甚遠,晉朝此時剛滅了桓氏,自身也是元氣大傷,暫時沒有功夫理會他們罷了,更重要的是,晉安帝回京了。
三月十三日,晉安帝便到了建康城,第二天,文武百官都跑到宮門去拜見他順便請罪,這也是沒法子的事,當初桓玄篡位的時候,他們可說是附逆,真要算起來除了起義的劉裕等人以外,他們全都有罪。這麼多人前往也是打著法不責眾的主意,最後,安帝沒有怪罪他們,都恢複了他們的官職。
皇帝回宮了,接下來就是要論功行賞了,畢竟安帝能夠複位,全靠北府軍上下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安帝先前對其他的人都那麼大方,對於劉裕等人也不例外,加封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徐、青二州刺史還是沒有變動,加封劉毅左將軍,何無忌為右將軍,其他人都有封賞。
隻不過這加封劉裕的官職裏麵有一個劉裕那是打死也不肯接的,就是都督中外諸軍事,這個官兒可以看做後世的全國兵馬大元帥,天下所有的軍隊名義上都要聽從他的調遣。這個職位一般來說都是司馬氏宗族來擔任,就是高門大姓都很少擔任這個官職,畢竟這個官位太敏感了,凡是擔任這個官位的必定是輔政大臣,那個侍中之職就是為劉裕輔政做鋪墊。
以劉裕的精明,怎麼可能接受這個封賞,他要是接了,恐怕全天下姓司馬的和其他的高門全都要視他為仇敵。安帝又改封他為錄尚書事,這個官兒可以看做是宰相一類的職位,那時的東晉朝廷實行的三省製充,尚書省主管政事,而錄尚書事就是尚書省中最大的官,安帝封劉裕這個官兒還是讓他輔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