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用善行義舉傳播時代文明(2 / 2)

在曆史上,太原人以崇德著稱於世。春秋戰國時有建立霸業的晉文公重耳,有重孝輕利的介子推,有英勇善戰知錯就改的廉頗,唐朝有足智多謀、公正廉潔的狄仁傑,宋朝有忠君愛國的楊家父子,明末清初有愛國愛民、一身正氣的傅山等等。在元、宋、金、遼、女真等勢力侵占太原的過程中,太原人民都進行了英勇的殊死搏鬥。特別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太原人民創造了許多感天動地、震撼人心的壯舉。

新中國成立以來,太原人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模範踐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用善行義舉傳播時代文明,在全國乃至世界樹立了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引領社會潮流的道德標杆。建國初期太鋼的王貴英以增產節約、技術革新聞名全國;改革開放以來以李雙良為代表的一大批道德模範,凸顯了道德力量的實踐特征。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一些人的人生價值發生扭曲、優良傳統逐步淡化、社會公德缺失。這也不必奇怪,但絕不能放任自流。我們必須把道德建設作為建設文化強市的基礎性工程,培育和引領城市文明道德風尚,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覺悟,促進良好精神風貌的形成。要堅持揚善與抑惡並舉,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為主要內容,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講官德;人民教師必須講師德;經商辦企業必須講商德。隻有全社會都講公德,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實踐,才能積小善而成大德,形成對道德風氣的正麵評價和對社會秩序的強力引領。

今天,我們正在為建設一流省會城市而努力奮鬥。這就更需要有一種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道德力量,需要有一種甘於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需要有一種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品格。隻有這樣,才能麵對全國、全省各地萬馬奔騰爭上遊的趨勢,麵對爭相先行先試的態勢而堅定信心,形成強大的精神支柱;才能鼓起迎難而上的勇氣,凝心聚力,形成加快發展的環境。因此,我們必須用道德的力量喚起廣大幹部群眾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激發使命感和緊迫感,鼓起不甘落後、爭先創優的勇氣,朝著一流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