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鑄魂聚力工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在理想信念上為發展作保證。把“三個核心價值觀”作為理論學習和行為實踐的重要內容,統領全市幹部群眾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思想和行動。在全市集中開展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爭當學習型黨員為內容的“兩創一爭”活動,帶動學習型機關、學習型企事業單位、學習型社區、學習型村鎮、學習型家庭建設,努力建設學習型城市。深入開展以愛祖國愛太原愛崗位、促轉型促跨越促和諧為內容的“三愛三促”活動,通過文明創建、學習雷鋒、道德模範評選、未成年人教育、誌願者服務等工作,不斷培育和大力弘揚“三個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實踐中,在全市上下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規範,為推進率先轉型跨越發展凝聚力量。
二是以精品塑造工程推進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在輿論導向上為發展作保證。把“三個核心價值觀”貫穿於社科理論研究、文化創作和宣傳輿論的全過程,體現在理論文章、文化作品和各類媒體中,成為全市人民必讀必聽必看必行的內容。要以研究重大現實問題和太原特色文化為主攻方向,深入挖掘太原文化元素,提煉太原文化符號,加強革命曆史傳統題材、重大現實題材作品的創作生產,推出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高水平的理論研究成果和戲劇、舞蹈、影視劇等文化作品,加大“三個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輿論引導,提高和發揮文化引導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和作用。
三是以強基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在價值取向上為發展作保證。把“三個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公共文化的各個角落,體現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各方麵,落實到基層文化管理和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各環節,在人民群眾享受文化的同時,感受到“三個核心價值觀”就在身旁。要充分利用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基地和市級“五館一院”、縣級“三館一院”和市屬藝術院團演出場地,以及村級文化活動場所、基層服務點、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文化站(室)和圖書館(室)、活動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特別是打造城鎮“20分鍾文化圈”和農村“30分鍾文化圈”,並以此為宣傳教育平台,經常性地安排文化民生實事、精品惠民演出和群眾性文化活動,以高尚的精神文化產品推動“三個核心價值觀”入眼入耳入心入腦,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價值取向。
四是以文化傳承工程推進特色文化名城建設,在城市文化上為發展作保證。把“三個核心價值觀”作為城市文化之魂,見證太原的曆史和文化,昭示太原的未來和發展。要加大重點文物單位、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古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教育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物質文化主題公園,開發晉陽文化、晉商文化、首義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唐風晉韻·錦繡龍城”的城市文化新形象,提高太原的美譽度和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
五是以產業振興工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文化載體上為發展作保證。把“三個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文化載體上,展示太原獨有的文化特色。要突出“華夏文明看山西、三晉根脈在太原”文化主題,抓好“三大產業板塊”(民俗文化、民族藝術、曆史文化)。打造“四大產業園區”(長風文化島、太原晉商文化產業區、晉陽湖濱水創意產業園、山西徐溝文化產業園),“三大文化主題公園”(太原三晉曆史文化園、汾河曆史文化公園、山西醋文化博覽園)和文化遺址公園、文化商業街區,做大做強重點產業和骨幹文化企業,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並成為支柱性產業。構建以太原經濟圈為中心、輻射全省、麵向國內外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確保文化產品和文化市場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倡導健康生活、促進永續發展的載體。
六是以創新驅動工程深化文化領域改革開放,在文化影響上為發展作保證。把“三個核心價值觀”體現在改革創新上,成為實現建設文化強市目標的改革動力和創新支撐。要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創新文化管理體製,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關係,提高文化導向管理水平,構建健康有序的城鄉文化市場管理機製,激發文化改革發展的勃勃生機。構建和完善大外宣格局,有針對性地組織文化主題外宣活動,特別是要把“三個核心價值觀”打造成太原的軟實力,創新文化“走出去”體製機製,統籌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擴大對外文化合作,推動太原文化由地方特色向中國氣派、國際水準跨越發展,讓“三個核心價值觀”在擴大影響、招商引資、推動發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可見,“三個核心價值觀”是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重要思想保證。我們要從細節做起、從平凡做起、從身邊做起,將“三個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養成於行,對標趕超,確保太原雄風再起,輝煌全國,耀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