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資本金充足性的審計
金融業是高負債經營的特殊行業,資本金占其總資產的比例較低。對其債權人來說,總是希望其資本金越多越好,因為一個金融機構具有充足的資本金,既可顯示其自我發展實力,又對維護存款安全、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具有重要意義。而金融機構的經營者則希望在經營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本金的作用,在負債經營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情況下,經營者將會依靠負債來獲得較高的收益。這就要求金融審計部門必須注重對資本金充足性與否的審計,以促使被審計單位確定資本金的合理需要量,把握好資本金和負債的比例,使其既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本金的作用,又能切實保護存款人的利益。
檢查資本金充足與否,應參照國家有關資本金管理製度的基本要求,主要檢查實有資本金是否達到規定額度,資本金的構成和來源是否正當,實現利潤的積累部分是否按規定補充資本金,是否按時、按標準提取呆賬準備金和壞賬準備金,看有無弄虛作假、虛盈實虧,或轉移、挪用等問題。同時,可參照巴塞爾協議中關於資本充足率的規定,依照下列三個指標進行審計:
1.產權比率
這一指標是檢查金融機構資產中所有者權益所占的比重。其計算公式如下:
產權比率=所有者權益總額/資產總額×100%
檢查時應注意:產權比率越高,金融機構的財務風險越小。但產權比率過高也會帶來負效應,如當借款利率低於資產報酬率時,投資人本可以通過負債經營來得到更多的投資報酬,可能因為過高的產權比率而喪失了一定的收益;而產權比率過低,則意味著金融機構過分依靠負債經營,將承擔較大的財務風險,而一旦借款利率超過資本報酬率時,投資人的權益將會受到損害。
2.所有者權益與負債總額比率
這一指標是檢查債權人投入的資金受所有者權益保障的程度,並反映債權人提供的資金和由投資人提供的資金來源的相對關係,反映金融機構基本財務結構的強弱情況。其計算公式如下:
所有者權益與負債總額比率=所有者權益總額/負債總額×100%
3.資本風險比率
這一指標是檢查金融機構的資本金為其債權人提供保護的能力,也是反映金融機構資產的質量和承擔風險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資本風險比率=逾期貸款/資本金×100%
(三)資本金核算的審計
金融機構應加強對資本金核算的管理,提高其核算質量。審計時應依據資本金管理和核算的有關製度規定,著重從以下幾方麵對核算進行檢查:
1.投入資本審計
(1)檢查金融機構收到投資者投入的現金是否以實際收到的金額入賬;收到投資者投入的房屋、設備等實物時,是否按評估確認的價值或按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入賬;收到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是否按評估確認的價值入賬。
(2)檢查實收資本是否按投資人開立分戶賬並進行準確核算,有無錯記、漏記等情況;股份製金融機構在進行增資擴股時,是否經過中央銀行審批。
2.資本金增減的審計
(1)審查金融機構有無擅自改變注冊資本金額或抽調資本金等,變更注冊資本,是否經過中國人民銀行的批準,是否經過中國注冊會計師驗資,是否進行了變更登記。
(2)審查資本金增加的真實性、合規性。一般資本金增加的途徑有三條:一是將資本公積轉為實收資本;二是將盈餘公積轉為實收資本;三是所有者(包括原所有者和新投資者)的投入。
(3)審查資本金減少的真實性、合規性。一般資本金減少的原因大體有兩種:一是資本過剩;二是企業發生重大虧損而需要減少實收資本。
二、資本公積的審計
資本公積是非經營因素形成的不能計入實收資本的所有者權益,主要包括投資者實際繳付的出資額超過其資本份額的差額(如股票溢價、資本溢價)、接受捐贈資產、法定財產重估增值、股權投資準備、外幣資本折算差額、其他資本公積等。對資本公積的審計著重從以下幾方麵進行檢查:
(一)資本溢價的審計
資本溢價是投資人投入的資金超過其在注冊資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即金融機構在籌集資本的活動中,投資人實際繳付的出資額超出資本金的差額。在審計時,主要應檢查溢價金額的計算是否正確,是否如實地轉入“資本公積”科目進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