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府還派張蔭壞正式代表清政府到日本求和。日本政府不了接待,指名隻有李鴻章赴日d能開議_2月門日,即北洋艦隊覆沒的當天,在慈德的主持下,開複了卡鴻章的一切處分。次日,即任命他為頭等全權大臣同日本商訂“和約”02月門日,日本政府托美國駐北京公使田貝轉告清政府,日本除希望朝鮮獨立及賠款外,並要求中國割讓土地O2月ZI日,李鴻章自天津赴京請訓。次日,光緒皇帝召見,詢議約事,李鴻章表示:“‘割地不可行,議不成則歸耳!’語甚堅決。”總署大臣孫額抵徐用儀等,以為不割地恐難成局02月24日,李鴻章分別拜訪駐京各國公使乞援,並電駐英法大使龔照理,駐俄德大使許景澄,密商四國外部,說明中國不能割讓土地給日本。旋以各國反應冷淡,而日本又堅持甚力,3月2日始似割地問題向朝廷請命,說:“此次日本乘屢勝之勢,遲無厭之求,若竟不與通融,勢難解紛纖急。”由於清政府內部磋商日本提出的割地條款問題,以致遷延時間,李鴻章未果成行。日本政府見李鴻章珊珊其行,又發動了遼河攻勢,促其早日起程。在日軍發動的遼河攻勢下,從3月4日至9日,清軍又連失牛莊、營口、田莊台等遼河兩岸重地,關內震動,京津告急。這樣,光緒皇帝隻好自認一敗塗地,為了求得停戰不惜任何代價。至於慈穆太後,早在3月3日已命慶親王奕初出麵宣布,決定給李鴻章“以商讓土地之權,令其斟酌重輕,與倭磋商定議。”3月14日,李鴻章率隨員李經芳、羅豐祿、伍廷芳、馬建忠及顧問科士達等離天津赴日議和。19日抵馬關。從ZO日開始與日本談判,因日方提出的停戰議和條件甚為苛刻,雙方辯論甚烈O24日,第三次談判結束後,李鴻章在回行館途中遇刺,彈中左頰,血流不止。消息傳出,中外震動。日本政府因談判代表遭襲擊,在國際上大失體麵,遂不得不稍有讓步。4月10日,李鴻章創傷漸意,雙方舉行第四次談判,辯論修正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以勝利者的口吻咄咄逼人,表示條款無可再減,隻是允與不允兩句話而已。李鴻章頗氣悶,會後對科士達說:“萬一談判不成;隻有遷都陝西,和日本長期作戰。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國,而中國可抵抗日本至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和O”同日,電告清廷訪旨O4月13日,清廷電複:“伊股連日同氣極迫,倘事至無可再商,應由該大臣一麵電聞,一麵即與定約。”17日,李鴻章即在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L簽了字。條約規定:中國承認日本控製朝鮮;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賠償軍費兩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建立工廠,裝運進口機器,其在中國製造的貨物享受與進口貨物一樣優待的權利。18日,李鴻章一行自馬關登輪回國C
7月29日,李鴻章抵京。第二天“與樞臣同起召見。”光緒“先慰問受傷愈否”,話鋒一轉,就法責說:“身為重臣,兩萬萬之款從何籌措;台灣一省送予外人,失民心,傷國體。”“詞甚淩厲”,李鴻章“亦弓咎唯唯”O經過甲午戰爭,使李鴻章賴以支撐其權威的北烊海陸軍渡滅殆盡,加之主和辱國,群議指摘,帝黨官僚乘機要求將他密召人都,勿複假以事機後黨要員兼祿也指責他“誤國”,“甘為小人”。據時人說,甲午前,慈起對李鴻章敬信。甲午後,慈穆信任奕D勵和榮祿。正因為這樣,李鴻章人覲之後,便被留在北京,奉旨人閣辦事,從而失去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寶座。李鴻章哀歎:正當自己在仕途上“一路扶搖”之際,“乃無端發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業,掃地無餘,如歐陽公所言‘半生名節,被後生輩描畫都盡’,環境所迫,無可如何。”
5.以夷製夷結惡果
李鴻章出訪歐美,是由於當時國際、國內形勢決定的。日本成為強國,同俄矛盾日益尖銳,英日在共同對付俄的基礎上,相互靠攏。他們看到中國清政府的軟弱無能,紛紛向中國猛撲麵來。
下手最快的是俄國。沙皇俄以《馬關條約》中以遼東半島的為契機,聯合法、德兩國出麵幹涉。但清政府誤認為真正的機會到來了,欲結交強國的外援。當時,日本雖然稱霸東方,但它不敢與西方三列強相抗,隻好同意讓出已經到了嘴邊的肥肉,不過中國必須為此付出一筆巨額贖金。1895年10月14日,清廷以李鴻章為歸還遼旅議約全權大臣,與日本駐北京全權大臣林權助談判。11月8日,最後定議簽字,由中國付銀3000萬兩“贖回”了遼東半島。這樣,在清政府的眼中,俄國筒直成了“救星”。為了報答這個“救星”,清廷決定派李鴻章為頭等專使到俄國參加俄皇加冕典禮,並往英、法、德、美四國親遞國書,以聯絡邦交。
1896年3月28日,李鴻章自上海登法國輪船離國。4月22日抵馬賽,俄皇派親王來迎。30日抵俄國行都聖彼得堡C李鴻章抵達後,俄國財政大臣威特即與李鴻章往返商談兩國訂約之事,並議定密約內容OS月2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行加冕禮,李鴻章居各國專使白班,人宮慶賀。俄國又利用這個機會同李鴻章進一步商談訂約問題。6月3日,李鴻章獲得清在批準後,便同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財政大臣威特在莫斯科正式簽訂了中俄密約,同意俄國修築西伯利亞鐵路經過中國的黑龍江、吉林直達海參威。由於密約是以共同防禦日本和軍事同盟的形式出現的,嗣後清朝統治集團由此而呈現出一意投靠俄國的傾向。
6月11日,李鴻章離俄赴德。15日,晤德國外相馬沙爾,談及英國放棄中國,短見自私,中國不能不與俄國友好。此後數日,參觀德國海陸軍演習和克虜伯兵工廠,井訪問廠已退休的德相牌斯麥。在會見啤斯麥時,曾向他詢間自強之道。牌答:“練兵立國首在得君。”問:“有人於此,無論何人之話皆聽。居樞要侍近習者常假威福,挾持大局,則如之何?”啤答:“我歐人以能敵異種者為功,自殘同種以保一姓,歐人所不貴也。”複問何以得君?煙答:‘與婦人女子共事,則如何矣。”李鴻章默然不語。7月3日,李鴻章離德,抵荷蘭京城海牙。4日受荷蘭女王及皇太後盛宴款待,並參觀海濱排水工程極詳,頗為驚歎。次日,抵比利時,謁比王。14日,抵法國巴黎。)19日,謁法國總統,謝其代還遼東半島之功,並對記者說:“英國在遠東之地位已降於俄、法、德之後,不久將失去印度,中國將比較物價向德、法訂貨。”此後數日,參觀巴黎博物館、植物園,與法農業部長談,計劃在中國設立農d卜8月2日,離法赴英國04日,昭英國首相沙裏斯堡,聖。,下兩院,英首相欲談訂貨,李鴻章顧而言他。5日,覲見全國女皇維多利亞,並閱英國海軍大會操。14日,惜同駐英大使龔照援,赴英外交部交涉改定稅則,以增加中國關稅,水果。23日,在英商歡迎宴會上演說,聲稱將使中國每一角落皆有鐵路027日,離英赴美O31日,抵華盛頓,喝見美國總統憲裏夫蘭,並向美國務院遞交中國海關加稅節略,美政府以“各國若允,美風無不從”的巧滑告辭婉言謝絕09月14日,自加拿大溫哥華登美輪返國,路經日本橫濱,日本政府在岸上設行館,準備歡迎,李鴻章銜馬關議約之恨,竟宿舟中,不肯登岸010月3月,抵天津D17日,人京,光緒皇帝召見,被任命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李鴻章此次出訪歐美,前啟半年多,親自接觸了西方文明,汗擴了眼界,所訂中俄密約,是其聯俄製日的結果。事實證明,這個密約非但未能製日,反為俄國獨占中國東北開了方便之門。兩年後,俄國又向清政府簽訂了一個《旅大租地條約》,俄國通過這個條約不僅霸占了旅大,而_巴還獲得了修築“南滿鐵路”的權力。這樣,清政府花了3(:KX萬兩銀子贖回來的遼東半島,很快就又落到了沙是俄國的控製之下。這就是腐敗的清朝政府為了答湖沙俄這十“救星”所付出的代價,也足李鴻章等欲結強鄰以為外援和“以夷製夷”的外交策略所帶來的惡果;後來,梁啟超對此曾評論說:‘”傘鴻章之外交術在中國城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膛乎其後也。李鴻章之手段專以聯某國製某國為主,而所謂聯者,又非平時而結之,不過臨時而嫩之。蓋有一種戰國策之思想根於胸中焉。現其於法越之役,則欲減英德以製法,於中日之役,則欲呼俄英以製日卒之未嚐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梁啟超的評論是有道理的,李鴻章到晚年對此亦有檢討,他說:“國際上沒有外交,全在自己土地。譬如處友,彼此皆有相當資格,我要聯絡他,他亦要聯絡我,然後夠得卜分字,若自己一無地步,專欲仰仗他人幫忙,則有七口八舌,亦複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