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9.緩進急戰收複新疆
1875年夏,友宗棠在蘭州召見西征各路軍事將領,老湘軍分統以上的將領全部出席。左宗棠向部下講了朝廷決議西征的情況,並講了他對西征的個人想法。他還是把這個光榮任務交給老部下即由老湘軍執行作戰任務。9月,左宗棠上奏朝廷,請以劉‘錦棠總理行營營務處,率湘軍出征,實際上他是以劉錦棠為前敵總指揮。又奏明朝廷,起用劉典幫辦陝甘軍務,充當自己的副手。
1876年初,劉錦棠再至蘭州,左宗棠與他晤談再四。他們仔細研究了新疆地圖,分析了新疆的形勢,最後確定堅決執行“先北後南”的作戰方針。早在1874年,烏魯木齊都統景廉就有對天山南北兩路同時發起攻擊的三路並進作戰方案。1875年,清廷又指示要南北分兵並取。左宗棠考慮到清軍出關作戰的第一期目標是阿古柏和他的附庸白彥虎、馬人得,而不是伊犁地區的沙俄軍隊,阿古柏的主力在南疆而不是北疆,論地理形勢北疆可以控製南疆,而南疆卻不能控製北疆,所以主張先北後南。他想充分利用清軍仍然控製的北疆哈密、巴裏坤、古城、濟本薩等要點,作為西征軍的進攻出發地和補給地,一舉攻占烏魯木齊,扼住新疆總要,然後南攻阿古柏主力,西阻伊犁俄軍東窺。左宗棠還將西征軍如何進攻烏魯木齊,防堵白彥虎竄擾脫走的設想告訴了劉錦棠。最後他對劉錦棠說:你率部西征,前敵的一切事情都由你相機辦理,我不想在幾千裏之外控製你,但一定要遵守“先北後南”的作戰方針。
2月22日,劉錦棠遵照左宗棠的指示,率領老湘軍自涼州(武威)西進。3月3日,幫辦陝甘軍務大臣劉典抵達蘭州,左宗棠將陝甘總督的大印以及後路事務一並托付給他。16日,自率親兵2000餘人離開蘭州,踏著絲綢古道,日夜兼程,於4月7日行抵肅州,在城東南設置大本營,就近指揮西征戰事。4月27日,劉錦棠與左宗棠在肅州又一次商討進兵機宜。左宗棠囑咐他要“緩進急戰”。“緩進”就是每一戰役開始之前準備要充分,不要急於求戰。“急戰”則是當作戰條件成熟之後就行動堅決,速戰速決,避免曠日持久的僵持不下。隨後,劉錦棠便率領西征軍主力馬步25營誓師西征。
劉錦棠帶領大軍告別肅州,經嘉峪關,玉門關,順河西走廊,一路向西進軍。官道兩旁的柳樹吐著新芽,歡迎著這批來自遙遠的湖湘男兒。將士們稱呼這些楊柳樹為“左公柳”。這是左宗棠派部下於前年載種的,雖然還不高,但是生機勃勃,誰說“春風不度玉門關”。7月,大軍抵達巴裏坤。
烏魯木齊是左宗棠確定的西征軍人疆第一戰役的主要目標。它位於東西天山接合部的北麓,三麵環山,北部及西北部較為開闊,但有古牧地(今米泉)為其外衛,形勢險要。清軍欲取烏魯木齊,必先破古牧地。
7月ZI日,劉錦棠率大軍行至濟本薩,與原駐守於此的新疆軍務幫辦金順商定機宜,同時引兵西進。28日,抵阜康,再往前百裏便是古牧地。踞守古牧地的是白彥虎,阿古柏也派出部分侵略軍助守。由阜康至古牧地有大路,沿路一片沙礫、飲水困難。此外,還有小路可通。劉錦棠偵知此情,佯裝從大道進攻,吸引敵軍,同時以主力襲取小路,一舉突破敵人的防線,進至古牧地城下。8月17日,清軍借助開花大炮的威力,轟開古牧地城牆,”全殲守敵6000人。並乘虛搗隙,於次日占領防守空虛的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收複後,左宗棠命劉錦棠駐守該城,並繼續搜捕山中逃敵;命金順率軍西進,攻取烏魯木齊以西各城。盤踞於昌吉、呼圖壁之敵,聞清軍將至,如驚弓之鳥,紛紛棄城而逃。隻有瑪納斯之敵,憑險頑抗,金順久攻不下,劉錦棠遣兵往援,署伊犁將軍榮全也從塔爾巴哈台帶兵來會。11月6日,各軍協力攻克瑪納斯。至此,阿古柏在北疆的全部據點皆被攻破。
整個北疆之戰前後不足3個月,完全達到了左宗棠所要求的速戰速決。北疆的收複,使西征軍鞏固了在新疆的戰略主動地位,不僅解除了敵軍竄犯內地的後顧之憂,更為以後進軍南疆創造了有利條件。
1876年冬,左宗棠為大軍進攻南疆加緊調運糧食,補充兵力,調整部署,鞏固後方。他給徐占彪、張耀H部各加撥馬隊1營,給劉錦棠部加撥馬隊3營,又給張耀、劉錦棠二部配置了炮隊,使西征軍的機動能力和攻堅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1877年初春,由於阿古柏匪幫的騷擾,巴裏坤至古城運道一度中梗20餘日,促使左宗棠對後路警戒兵力也進行了調整。他妻調駐防包頭的記名提督金運昌所部淮軍10營分屯古城至烏魯木齊一線要隘,同時從甘肅安西等地抽調徐萬福等5營進駐巴裏坤,並以新授哈密辦事大臣明春所部4營出駐哈密,確保了西征運輸線的暢通無阻。
1877年4月,南疆作戰條件基本成熟,西征軍各部開始行動。14日,劉錦棠率部由烏魯木齊南下,16日進至達板城西北的柴窩鋪。乘敵不備,連夜進圍達扳城。劉錦棠令各營一麵防敵突圍,一麵築壘挖壕,準備攻城及阻援。19日,清軍炮兵在城東修築的炮台竣工。當夜,大炮轟鳴,不絕於耳,將城中大炮台、月城和城垛炸坦,敵彈藥庫亦被擊中爆炸,死傷甚眾。清軍乘勢喊話,敵軍被迫投降。此役斃敵2000餘人,俘敵1200餘人,並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和馬匹,而清軍隻傷亡100餘人。
達飯之戰後,劉錦棠分兵兩路。他自統主力指向托克遜,而由羅長枯統領一部進向吐魯番。托克遜的阿古柏侵略軍其時正在四處搶掠,焚燒村堡,準備逃跑。劉錦棠讓騎兵先行,急速趕至托克遜,在城外重創敵軍。、4月26日,敵軍2000餘騎倉皇出逃,未及逃竄的2萬餘人全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