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數是數學課。教書先生最初給童子講授計算的一般知識和規則,往後就講齊國的“九九之術”和《算經》。
田武自幼聰慧過人,又勤奮好學,再加上對奧妙的數學王國興趣濃烈,他12歲時,數學的運算能力就趕上成人,成為他父親家庭理財的得力助手。
少年田武天資聰明,對那些艱澀繁雜的五教以及規定的文化基礎課,看三兩遍就能熟記於心。往往其他同學還在埋頭苦讀,他早已記熟,跑到外麵玩去了。
有一次,老師以為他貪玩,把他叫回去準備責罰一頓。責罰是要有理由的,老師就把剛剛學過的一段課文向他提問,誰知道田武竟然對答如流。
老師找不出責罰的理由,隻好作罷。久而久之,老師感覺這孩子有不同常人的天賦,將來必成大器。於是教育田武也就更加用心了。
在所有的課程中,田武最感興趣的是六學中的射和禦。在射、禦的第一節課上,老師先給學生講解了射、禦的基本內容及學習射、禦的意義。
射和禦既是戰場拚殺的基本技能,也是齊國社會競技活動的主要項目。
在齊國,每年的9月,都要舉辦一次全民射、禦比賽,這是國家選將取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有誌之士展現自我,步入仕途的絕佳良機。
接下來,老師還重點講解了齊國自古就有的尚武之風。約在夏商之際,或更早一些,齊地的夷人就以善射而聞名天下。
夷人的夷字就是一個人的形象,這個人與身上挎著的弓,就組成了夷這個象形字。
神話傳說中,東夷最早的英雄叫羿,他曾經用弓箭馴服了10個太陽,同時射瞎了黃河大神河伯的眼睛。
後來,羿還射死封豕長蛇,並在青丘地區,把猛禽大風給射死了,為民除了一大害。因為羿的巨大貢獻,人們尊稱他為後羿。
殷商時期,齊地有一個著名的英雄蜚廉,他是秦國的先祖,《史記·秦本紀》中記載他依靠自己的才力,侍奉殷紂王,一生中為了商朝的強盛可以說是出生入死,在戰場上拚殺,最後戰死在海邊上,蜚廉塚就在今廣饒縣城的東邊。
後來,著名的軍事家薑子牙輔佐周文王滅商,被封到了齊地,建立齊國,尚武風俗得以承襲,並發揚光大。
當時齊國尚武得到繼承發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太公受封的時候,曾得到周王室賦予的征伐特權,可以代表周王室征討其他國家,齊國推崇尚武習俗便成為必然。根據曆史記載,齊國曾經多次對萊、杞、奄、陽、譚等小國用兵。
二是齊地有發展畜牧業尤其是養馬的優越地理環境,養馬業在諸侯國中捷足先登,這就為軍事裝備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從桓公時代開始,齊國就是各諸侯國中馬匹最多的國家。齊桓公的時候,他曾經一次贈與衛國良馬300匹。田武他們家所處的青丘地區,就是當時齊國的養馬基地。
由於受尚武思想的影響,齊國從國君到士兵,都是以勇武為榮。射和禦,是齊人首練的武技,主要用於長距離的攻擊,是軍事活動的重要手段。齊人向來以射術和禦術的高低為榮辱,這已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要想出仕入相,為國家重用,首先必須練好這兩門科目。
在接下來的學習和訓練中,田武對射和禦投入了比其他學生多數倍的努力。
田武刻苦練習,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很快,田武就成了掌握這兩項技能的同輩貴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田武沒有滿足,沒有就此止步,依舊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此時,田武心中蒙蒙矓矓有一個理想,那就是長大後要像他的祖父田書、叔父田穰苴一樣,成為一名馳騁疆場的大將軍。
田武和小夥伴們,隻要不去庠序讀書,就在空場上分成兩撥兒,玩布陣攻戰的遊戲,互相攻打、衝殺。
田武帶領的一方總是勝利者,久而久之,田武就成了小夥伴們的軍事領袖。
有一年端午節,田書老將軍從朋友家做客回來,乘坐的馬車經過城中廣場,無意中看見兩撥兒孩子在衝鋒廝殺。
隻見田武指揮著十幾個孩子,把另一撥兒孩子追殺得潰不成軍,落荒而逃。
田書老將軍見此情景,心中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田武將來會成為優秀的統兵打仗的人才,擔心的是孩子玩野了會荒廢學業。
第二天,田書老將軍便到“庠序”裏去拜見教書先生,了解田武的學習情況。
先生說:“田武非常聰明,在學習上能舉一反三,因此進步非常快,成績突出,一般孩子都比不上他。”
田書老將軍說:“我常看見田武把家裏珍藏的《軍政》、《軍誌》等兵書拿到庠序來讀。昨天我又看見他和小同窗們玩布陣攻戰的遊戲,衝衝殺殺的。我擔心他常讀這些東西,又經常玩打仗的遊戲,耽誤了其他學業。”
先生忙說:“不會,不會。《軍政》、《軍誌》這些書雖然講的是布陣用兵,但裏麵包含著許多深刻的哲理,這對田武學習其他功課很有幫助。”
同時,先生還舉了個例子,他說:“有一天,我想查考一下田武,看他是否讀懂了這些書上的道理,沒想到他講得頭頭是道,舉了許多戰例連我都不知道。至於玩遊戲,我認為男孩子不玩遊戲就呆傻了,隻要不出格兒就沒事。”
田書老將軍聽了先生的話,捋著胡須高興地不停點頭,樂嗬嗬地說:“哦!這我就放心了。”
田武沒有辜負爺爺對他的期望,田家的事業將後繼有人了,因此田書老人非常高興,心裏感到從未有過的寬慰。
從此,爺爺或父親經常帶著田武出席一些親朋好友的宴會,參加上層貴族的一般社交活動。
田武雖然還是一個孩童,但他不凡的談吐和敏捷的思維卻引起一些齊國社會名流的注意。
7.結識軍事家穰苴
公元前537年,田武15歲的時候,全部結束了在庠序的課程,以每門功課全優的成績畢業。
畢業後第二年,田武參加了嚴格的“五射”“五禦”技能強化訓練。
在庠序的課程中,盡管設立了射、禦課程,但隻是一些基礎性的東西,是一些基本功。
來到強化訓練營後,田武才真正領悟到了射和禦的精髓。
那千變萬化的射箭技巧和駕馭技術,一下子激發起田武極大的熱情。盡管訓練很苦,但田武卻是樂在其中。
經過一年的嚴格訓練,在最後的挑選賽中,田武過關斬將,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獲得個人第一名。並且獲得了一年一度的射、禦比賽資格。
每年的9月,齊國都有一場全國性的射、禦比賽,比賽地點是當時齊國的都城臨淄城,每個城市的前幾名可以代表本城參加比賽。
當年,田武就是以莒邑第一名的身份,代表本地參加了當年的全國比賽的。
田武已經不止一次來過臨淄城,但這一次田武的心情與以前大不相同,既興奮,又有點緊張。
田武環顧校軍場,隻見四周布滿甲兵,個個手執戈矛,盔明甲亮,英姿威嚴。
點將台上,齊景公端坐在正中,文武大臣列立兩旁。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采用淘汰賽,進行一一角逐。
選手們熟練的技術和精彩的表演,不時贏得齊景公及文武大臣一陣陣熱烈的歡呼。
田武依靠紮實的基本功和嫻熟的“射”“禦”技術,最後淘汰了所有的選手,獲得了第一名。
田武在場上的一舉一動,引起坐在景公旁邊的一位將軍的極大關注。這個人就是大將軍田穰苴。
田穰苴是田武的同宗叔叔,與田武的父親田憑同輩,並同在朝中為官。
田穰苴早就聽田憑講起過這個侄兒,不過自己經常在外,除了在他出生的時候見過一次外,就沒有什麼機會見麵。
今日一見,田穰苴感覺自己的這個侄子果然是將門之後,國家棟梁之才。
望著賽場上往來馳射的田武,田穰苴預料自己的這個侄子將來必定前途無量。於是,他決定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這個晚輩。
不過,在作出最終決定之前,田穰苴還想再和這個侄子親自談一下,看看是不是真如自己心中所期望的那樣。
比賽結束後,田穰苴立即派人通知田武,第二天到自己的司馬府來一趟,有些話需要麵談。
田武不止一次從祖父田書和父親田憑那裏聽到過這個同族叔父的英雄事跡,腦子中早就塞滿了有關他的傳奇故事,就盼望著有一天能親自和他談一談。
當天晚上,田武翻來覆去睡不著,終於要見到自己心中崇拜的英雄了,他的心情怎麼能不激動呢!
田武腦子中不斷地想象著祖父和父親給自己講過的關於這位叔父田穰苴的事跡。
田穰苴也是陳完的後代,是陳完後人庶出的平民布衣,不是嫡傳,故地位卑賤。
雖然田穰苴長期在軍隊從軍,而且才能出眾,戰功卓著,但因出身不是貴族,所以一直沒有被提拔重用。
齊景公剛剛繼位的時候,齊國的鄰邦晉國、燕國先後都曾入侵齊國。晉軍侵占了齊國的阿、甄兩邑,燕軍則一路打過黃河。
麵對兩個強敵,齊軍由於沒有有效的領導,所以大敗而歸,最後連齊國都城臨淄都麵臨著被攻陷的危險。
當時齊景公整天憂心忡忡,束手無策。
就在這個國家危難的關鍵時刻,晏嬰向齊景公推薦了田穰苴,建議齊景公任用田穰苴為將。
晏嬰說:“穰苴雖然不是田家正氏所生,屬於庶出,但是他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文能服眾,武也能威敵。希望大王能夠起用這個人試一試。”
齊景公聽了晏嬰的話,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非常高興,連猶豫一下也沒有,就命人到軍中召來了田穰苴。
當時齊景公和田穰苴君臣兩個就當時的戰爭問題,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
田穰苴的軍事思想讓齊景公大為驚訝,認為這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當即就任命田穰苴為大將軍,命他率軍抵禦晉國和燕國的軍隊。
田穰苴知道,自己雖出身於田氏望族,但屬於庶出之子,畢竟不同於田氏家族中的達官顯貴。
而且,田穰苴從來沒有帶兵的經曆,如今一躍成為三軍統帥,肯定難以服眾。
作為將帥,如果部下不服,如何指揮作戰?
所以,對田穰苴來說,其當務之急不是帶兵出征,而是立威以服眾心。
田穰苴自然有他的辦法。他對齊景公說:“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
意思是說,他一向出身微賤,蒙齊景公從市井中發現了他並委以重任,位在大夫之上,不僅士卒不會死心塌地地聽其指揮,朝中的大臣也不信任他。人微權輕,是無法帶兵出征的,因此他希望齊景公派一個寵臣到軍中做監軍,這樣才能壓得住陣角。
田穰苴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對景公一說,正中景公下懷。因為這樣,監軍可以作為國君的耳目,隨時向他報告軍隊的情況。
同時,監軍還可以以朝中權貴的身份,助出身微賤的田穰苴一臂之力。
所以,景公不假思索,便爽快答應了田穰苴,並立即命令寵臣莊賈做監軍。
莊賈是齊景公最寵愛的佞臣,此人天天在齊景公身邊,雖然官職不高,但地位特殊,滿朝大臣都對他禮讓三分,可謂“君之寵臣、國之所尊”。
於是,做監軍這個光榮的使命,便落到了莊賈的頭上。
田穰苴辭別景公時,便與莊賈進行了約定,第二天中午時分在軍門會麵。
可是這個莊賈自恃是個貴族,又得到國君的寵信,所以壓根沒把這個田穰苴放在眼裏。
何況莊賈幾乎沒有打過仗,根本沒什麼紀律觀念,所以對這個約定也根本沒放在心上,隻是漫不經心地答應了。
第二天一大早,田穰苴就事先來到了軍中,他集合軍士,專門“立表下漏”計時,準備迎接監軍莊賈。
那時沒有鍾表,計時有兩個方法,一是在室外的空地處立下標杆,根據日影來計時,二是用漏壺根據其漏水的量度來計時。
田穰苴兩種方法都用,為的就是要看這個莊賈是否準時,其用心也可概見了。
田穰苴知道,像莊賈這樣的花花公子,一向自由散漫慣了,哪裏知道軍中的法紀?
再加上莊賈正受齊景公寵信,又身為監軍,必不會將田穰苴的話放在心上,豈會按時來會?
田穰苴早已想好了,如果莊賈能按時趕到軍中,不妨就讓他代表齊景公,幫助自己威懾軍中將士。
相反,如果莊賈不能按時趕到,他田穰苴正好用他的人頭來申明軍紀。大敵當前,不行誅殺,便難以立威。
果然,這個莊賈平時嬌貴慣了,自以為田穰苴將軍既然已經到了軍門,而自己是個監軍,早到晚到不要緊。
因為莊賈要隨軍出征,所以親戚左右來送行的人很多,於是他便留下送行的人飲酒,早將與田穰苴的約定拋到九霄雲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