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3)

眾人說,這個意義深刻。

田書聽了很高興,他接著說:“古兵書上講‘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來禁止強暴,消滅戰爭,保持強大,鞏固功業,安定百姓,協和大眾和豐富財物。”

其實,這個武字是田書老將軍一個月來冥思苦想的結果,也是他幾十年來曆盡戰亂,看到各諸侯王國之間朝盟夕戰、爭城掠地、士兵血流漂杵後的深刻感悟。

田書老將軍在這沉痛的曆史教訓中總結出一條:隻能用戰爭來製止戰爭。

他希望自己的孫兒能繼承自己的事業,長大之後能用正義的戰爭給人間帶來和平安定的生活。

另外,田書還給孫兒取了個字,叫長卿。卿在當時為朝中的大官,與大夫同列。

田書為齊大夫,田憑為齊卿。他們希望孫兒將來也能像他們一樣,在朝中為官,成為國家棟梁。

在田武1歲的時候,習武的一生似乎就注定了。

田家對於孩子的第一個生日慶典非常重視,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都來表示祝賀。

按照傳統習俗,在生日當天,要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來預測嬰兒將來的前途,這是一種近乎遊戲式的人生預測。

爺爺按照自己設想的種種願望,把象征各種職業和人生理想的用品、器具,如從商的錢幣,從政的印璽,從事耕耘的鋤、鏟,從軍的刀槍,還有主軍的兵書、兵器,以及舞文弄墨的筆、書等。

這些東西都堆放在堂屋的大席上,讓田武在席子上任意挑揀自己喜歡的東西。

當貼身丫鬟把剛滿周歲的田武放到大席中央時,眾親朋好友都把目光集中在了這個還不明白世事的孩子身上。

田武睜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對席上所有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但又不知所措。

於是,小田武看看周圍的人,瞅瞅席上的東西,坐在原地一動不動,似乎在琢磨什麼事情,又似乎對什麼東西都不感興趣。

看著孩子這樣,田憑有一些著急,急忙指著席上的東西,示意小田武去拿。

不明事理的田武似乎明白了父親的意思,露出了一絲頑皮的笑容,慢慢地爬過去。

首先吸引他的是錢幣,眾人都笑著點頭,說這孩子將來肯定是個商人。然後田武又慢慢地爬向了印璽,拿起那個沉甸甸的東西,好奇地看著,而後將其塞進了嘴裏,企圖吃掉它。

大家笑起來,都說這孩子將來肯定是一個有名的廚師。

就這樣小田武在這些器物之間爬來爬去,摸摸這個,弄弄那個。

最後小田武爬到祖傳的軍事理論《軍政》竹簡前坐了下來,然後用兩隻小手死死地抱住一卷竹簡,伸著腦袋,張著小嘴狠命地咬竹簡的一角。

田武的憨態逗得眾人大笑不止,父親田憑不冷不熱地說:“這孩子大了一定是個貪吃鬼。”

但是田武的爺爺田書不這樣認為,他捋著胡須含笑說:“說不定能做個大將軍呢!”

3.從小酷愛聽故事

時光如水,幼小的田武漸漸長大,也懂事起來。

正像田書對自己孫子所希望的那樣,隨著田武的長大,逐漸顯現出對軍事的愛好和特有的天賦。

也許是自幼受到將門家庭的熏陶,田武自幼聰慧睿智,機敏過人,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富有創見,而且特別尚武。

周歲後的田武開始在爺爺的牽引下學步,兩三歲時爺爺就教他認識竹簡上的字句,三四歲時爺爺就給他講述自己親曆的戰爭故事。

田武的祖父和父親都有豐富的戰爭經曆,也有許多打仗謀略方麵的經驗。所以,他們經常可以繪聲繪色地給他描繪一些戰爭的場麵。

而且,田武的父親和祖父無意中還會給田武講一些用兵謀略,這些都成為田武步入軍事理論、開始喜歡軍事謀略的堅實基礎。

每當田書、田憑自朝中回到家裏,田武總纏著他們,讓他們給他講故事。他特別喜歡聽打仗的故事,而且百聽不厭。

從虞舜征伐苗黎部族的戰爭,到虞閼父隨周武王滅商的牧野之戰;從齊桓公稱霸到晉、楚爭戰;從諸侯會盟到向成解兵,他都越聽越愛聽。

那些激烈殘酷的戰爭,那些爾虞我詐的計謀,國家之間“大魚吃小魚”的殘酷,將士之間的鬥智鬥勇,士兵身上那種勇武的英雄氣概,在田武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這些使他癡迷,使他激動不已。

尤其是那些統率千軍運籌帷幄、指揮若定臨危不懼的將軍,更讓小田武崇敬和愛戴。

田武對爺爺講的戰鬥故事就是聽不夠,有時爺爺講得口幹舌燥,想休息一會兒,他仍然搖動著爺爺的手,苦苦乞求著:“爺爺,再講一個。”

時間一長,在一旁侍候田武的奴仆、家丁也都學會了。於是,當祖父和父親不在家時,田武就纏著他們給他講。

在幼小的田武心靈中不隻崇拜這些戰將和英雄,他還立下誌向,將來一定要成為這樣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也像爺爺那樣馳騁沙場,為國家建功立業。

田書是田武的第一位啟蒙老師,把他帶進了一個兵法戰爭的世界,而田武的另一位啟蒙老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那就是田武的親生母親高紅玉。

高紅玉不僅發現了與眾不同的田武,而且也給了田武另外一個學習的機會。

高紅玉出身名門,受過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精通琴棋書畫,知識豐富,見多識廣。

開始,母親給小田武講上古神話,用英雄形象武裝兒子的頭腦,陶冶孩子的情操,豐富他的想象力與創造精神。

諸如開天辟地的盤古,銜木石填東海的精衛鳥,煉五彩石補天和團黃土造人的女媧,為繁衍人類而兄妹成親的伏羲和女媧,教人民種五穀的炎帝,為人民造舟車的黃帝,逐日的誇父,移山的愚公,援弓射九日的羿,在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

接著高紅玉便給小田武講《詩》,講《禮》,講《書》,講《周易》,教兒子演八卦。

還有那些陶冶情操、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智力問題,也深深吸引著田武,激發著他勤於思考、認真學習的欲望。

田武的好奇心很強,經常提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

雖然高紅玉知識豐富,可要解答田武那些突發的奇想,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仍然非常困難。

每當田武睜著好奇的眼睛,問母親盤古開天地的那把大斧是誰製造的?女媧既然是人類的創造者,可為什麼今天女人的地位低下?愚公為什麼不搬家而選擇移山的愚蠢做法呢?

有時,田武的問題,還具有否定聖人的思想,更讓他的母親難以回答。

如黃帝和炎帝既然都那麼偉大,他們為什麼要相互攻伐開戰,團結合作不是更好嗎?

帝俊既然那麼壞,縱十日為惡,降洪水懲罰人類,百發百中的羿,為什麼不一箭將他射死,為天上人間除害呢?

遺憾的是,學問淵博的母親,常常被如饑似渴的孩子問得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有一次,紅玉給兒子講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那超塵脫俗的美貌,與後羿之間的愛情,吃仙丹奔月宮,撇下丈夫過孤獨冷清的生活,以及玉帝將她貶成一隻癩蛤蟆的故事。

講完了,高紅玉評論說:美貌如花的仙子一下子被貶為一隻蛤蟆,命運對她太不公平,玉帝太狠心了。

田武卻不同意母親的觀點,反駁說:“後羿射日,拯救人類,背叛天庭,是英雄的壯舉。而嫦娥隻顧自己成仙,背叛了他,活該變成癩蛤蟆。”

紅玉歎了一口氣,覺得兒子的想法有點偏激。不過,兒子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卻又讓她欣喜。

還有一次,紅玉給兒子講唐堯的功德,她說堯是個至仁至聖的謙謙君子、天衣無縫的完人。

聽到母親這樣說,田武馬上打斷了母親的話,他說:“孩兒不這麼認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個不是娘對兒子親口說的嗎?母親怎麼說堯是個天衣無縫的完人呢?”

高紅玉瞠目結舌,一時無語以對。小小年紀,竟敢褻瀆先賢聖哲,這孩子未免太狂妄了。

但高紅玉又不能不為此而高興,隻是敷衍著盡力反駁兒子的觀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對於一般常人來說的,對於聖人,則另當別論。”

田武仍然據理力爭,非常自信地說:“堯的大臣相柳、孔壬和三苗,都是些禍國殃民的大壞蛋,堯卻一再寬恕他們的滔天罪行。這不是對少數人仁義卻禍害多數人嗎?我看這純粹是假仁假義。”

看母親用很驚異的目光看著自己,田武更加得意了,他繼續說:“而鯀奉命治水九年,拋妻別子,吃盡了千辛萬苦。雖說他有剛愎自用的缺點,但他畢竟一心為公,為拯救災難深重的百姓,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最後由於天災,導致了治水失敗,堯卻將鯀處死了。這種做法就不是一種仁義之舉,是失去理智的做法。”

“孩兒認為:人無完人這句話,對任何人都有效,包括聖人在內。”最後,田武還進行了總結。

年輕的母親不知用什麼語言反駁兒子的觀點了,隻能羞愧地低下頭,這時,她為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識來教導兒子而羞愧,也為有這麼個聰明的兒子而高興。

於是,高紅玉萌發了為兒子請一個家庭教師的想法。

高紅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丈夫,丈夫也同意妻子的想法。他們準備為自己的兒子找一個好老師。但在當時,要找到一個好老師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4.具有思想的學生

三年之內,田武的老師已經換了四個。最後找到了一位叫張鳳飛的老師,倒真是一位明師。

張鳳飛飽讀詩書,出口成章,溫文爾雅,每當外出,觸景生情,總會與田武吟詩做對。

仲春的一天,楊柳依依,柳絮如雪花般在空中曼舞。

師生二人乘船沿河水北上,小河彎彎,流水潺潺,清澈見底,鳥兒在岸上的柳樹梢上唱著歌,小船在河中央蜿蜒緩行,前麵不遠處有一座石橋。

當師生二人來到石橋下時,小船筆直穿過,張鳳飛吟道:“車到山前必有路。”

田武立即脫口而出:“船到橋頭自然直。”

張鳳飛聽到田武的回答,撫摸著自己已經花白的胡須,非常滿意地點點頭。

小船順著河水的流向緩緩地前行,河岸邊柳樹的枝葉不斷地搖擺,似乎在不斷地衝著他們打招呼,陽光溫暖地照在師生二人身上,一陣陣歡快的笑聲從小船上傳來。

又是一個月圓之日,中秋佳節的氣氛籠罩了整個田府。高紅玉準備了一份厚禮,讓兒子田武給師傅送過去。

一年來田武與張鳳飛相處融洽,如魚得水。所以,將禮物送到老師家裏後,他又在那裏跟老師聊天,非常暢快。

眼看圓月東升,老師想讓田武在自己家中過夜。田武覺得未經過母親的同意,不能擅自做主,執意告辭。

張鳳飛戀戀不舍地相送,不料,當天晚上,張鳳飛急火攻心,疽發於背而死。

田武聽到噩耗,傷心至極,大病一場。

還有一位老師,也給田武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這位老師姓方,名正,是一位老學究,臉終日拉得老長,不說不笑,堅守周禮,盛讚仁義,反對暴力與戰爭,要求自己的學生一定要服從自己,不得出言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