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說:“上帝無法降臨在每一個人身邊,所以造就了母親。”由此可見,對母親寬廣而光輝的愛,東西方的認識是一致的。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上帝在創造人間“母親”的時候花了許多的時間,到了“母親”出世的那天,仆人問道:“您為什麼在造她的時候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啊?”上帝說:“人間的母親,她具有站立起來就不會彎曲的膝部關節,她靠殘羹剩飯就能生活,她擁有能夠迅速醫治創傷和疾病的親吻,從挫折到失戀,都能治愈。她有6雙手,3雙眼睛,她的眼睛可以透過緊閉的房門洞察一切,當孩子們有了過失或麻煩,她眼睛都能夠看著他們而不必開口就能表達這樣的意思:我理解你們,並愛你們。”母親,就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天使。她甘願為子女犧牲一切。
吳誌強筆下有這樣一則故事:他們就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兩層商鋪裏。母親半夜起床上廁所,突然聞到一股濃濃的煙味,便意識到家中出事了。等丈夫從夢中驚醒,樓下已是一片火海,全家兩個女兒三個兒子以及兩位雇工都被困在大火中。孩子們被叫醒後,個個如受驚的兔子,逐一聚攏到母親身邊。幸好閣樓上的天花板隻有一層,砸開它,就可以攀上後牆逃生。絕望之餘,父親帶著兩個雇工砸開天花板,並第一個搶先翻過牆頭。父親出動後,再也沒有回來,他隻顧呼喚鄰居救火。高牆裏麵,大火離母親和5個孩子越來越近了。5個孩子中,最高的也僅有154米,而圍牆竟有兩米多高。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單獨攀上去。幸運的是,牆頭上有一個雇工留了下來,他一手緊抓房頂橫梁,另一隻手伸向母親和5個孩子。“別怕,踩著媽媽的手,爬上去!”母親蹲在地上,抓牢大兒子的腳,大兒子用力一蹬,抓住雇工的手攀上了牆頭,翻身脫離了險境。用同樣的辦法,母親把二獨生子和小獨生子一一舉過了牆。
此刻,火舌已舔到腳掌,母親奮力抓起二女兒。此時,她的力氣已用盡,渾身不停地顫抖。大女兒急中生智,協助媽媽把妹妹舉過了牆。火海中,僅剩母親和大女兒。大火已卷上她們的身體,燒著了她們的衣服。大女兒哭著讓媽媽離開,但母親堅決地將女兒拉了過來,拚盡最後一口氣,將大女兒托過了牆頭。當工人再次把手伸向母親的時候,她竟然連站立的力氣也耗盡了,轉眼間,便被大火吞沒了。牆外,5個孩子聲淚俱下地捶打著牆,大喊著“媽媽”。而牆內的母親再也聽不見了,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消防員趕到,20分鍾便將大火撲滅了。人們進去尋找這位母親,看到了極為悲壯的一幕:母親跪在閣樓內的牆下,雙手向上高高托舉的姿勢。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深圳,人們也將永遠銘記這位英雄母親的名字——盧映雪。有人說,母親的名字叫“犧牲”。無論生命的形式如何,母親的光華永不會磨滅。
因為是母親,所以即使是奉獻出了自己,也沒有任何的怨言。因為是母親,為了孩子的幸福,她會首當其衝的阻擋所有磨難,即使是自己從此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幸福。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母愛是世界中最無私的感情,無論何時,我們都應感謝勇於付出的母親。
引領孩子走出享受的誘惑
在一個家庭中,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除了物質上的必要滿足之外,更多的則是從思想上幫助孩子,使其多學習、多養德、多自立,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而不是躺在父輩提供的“安樂窩”裏睡大覺。教孩子學正道、走正路、幹正事,才會使其終生受益,健康成長。
馬克思說:“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如何教育呢?魯迅先生的回答是:“要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生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遊泳不被淹沒的力量。”縱觀當今世界,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鍛煉孩子經受磨礪的耐力,鼓勵孩子勇於競爭的心力,已成為培養下一代的主要傾向。
美國前總統福特還在任時,他女兒蘇珊念大學期間,經常到通訊社等部門搞雜務和攝影報道,用此收入補充自己的學習費用,而不是完全依賴當總統的父親。芬蘭一位總理的女兒在瑞士上學,由於瑞士物價比芬蘭高,父母給她的隻夠費用的2/3。為了彌補1/3的不足,在業餘時間裏她就到飯館去幫著刷洗餐具。在日本,90%以上的大學生都是勤工儉學的,即使是家庭十分富裕的孩子也不例外。
1998年,軟件大王比爾·蓋茨宣布,他的185億美元財產除每個孩子各得1 000萬外,將全部捐獻給社會福利事業。
英國住宅裝飾公司董事長馬庫斯說:“遺產對有些人來說是一種負擔。如果我的孩子想成為富翁,就必須靠自己的努力。”他把價值8億美元的財產全部留給了馬庫斯基金會,用以支持教育和殘疾人事業。
惠普公司創始人帕卡德死前捐出了他大部分財產,計50億美元,他的子女對父親的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他們說:“真正的幸福來自於自己的成功。隻要努力奮鬥,將來可能會和父親一樣幹得出色,甚至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