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吃虧也是一種福? (2)(1 / 3)

古人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堅韌的忍耐精神是一個人意誌堅定的表現,更是一個人處世謀略的體現。尤其在生活中難得事事如意,丟失麵子是常有的事,學會忍耐,婉轉退卻,才可以獲得無窮的益處。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能舍棄某些蠅頭微利,也將有助於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獲得他人的好感,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利益和影響力。凡事有所失必有所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有識之士不妨謹記:百忍成金,遇事忍字當先必能給自己意想不到的收獲。

不是聰明得太快,是糊塗得太遲

在一次宴會上,楚莊王命令他所寵愛的美人給群臣和武士們敬酒。突然,一陣狂風把燈燭吹滅了,大廳裏一片漆黑,黑暗中不知是誰用手拽住了美人的衣袖。美人急中生智把那人係帽子的帶子扯斷,然後來到楚莊王的身邊,向他哭訴了被人調戲的經過,並說那個人的帽帶被扯斷,隻要點上燈燭就可以查出此人是誰。 

楚莊王安慰了美人幾句,便向大家高聲說:“今天喝酒定要盡興,誰的冠纓不斷,就是沒喝足酒。”群臣眾將為討好楚莊王,紛紛扯斷冠纓,喝得爛醉如泥。等點燈時,大家的冠纓都斷了,就是美人自己想查出調戲她的那個人,也無從下手了。 

三年後,楚國與晉國開戰,楚軍有一位將軍一馬當先,總是衝在前頭。楚莊王很奇怪,問他為什麼如此拚命。將軍回答說:“末將該死,三年前我在宴會上酒醉失禮,大王不但不治我的罪,還為我掩蓋過失,我隻有奮勇殺敵才能報答大王。” 

在這事件中,楚莊王聽說有人調戲美人,而且他係帽子的帶子已被扯斷,是可以查出誰犯了錯的。但楚莊王在這件事上采取“糊塗”的態度,故意讓大家扯斷冠纓,給犯錯的人留下了一條後路。楚莊王的寬容大度得到了應有的報償。他的這種“糊塗”其實是一種富有遠見的“精明”。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是聰明得太快,而是糊塗得太遲。有些時候,隻有糊塗的態度才能將事情辦的圓滿。有一則有趣的小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亨利·哈裏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小時候,他是一個很文靜又怕羞的孩子,人們都把他看做傻瓜。鎮上的人常常喜歡捉弄他。他們經常把一枚五分的硬幣和一枚一角的硬幣扔在他麵前,讓他任意選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五分的,於是大家都嘲笑他“傻”。 

有一天,一位婦人看到他可憐,便對他說:“威廉,難道你不知道一角錢要比五分錢多嗎?” 

“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一角的,恐怕他們就再也沒有興趣扔錢給我了。” 

威廉雖然年紀小,可對於某些事情上卻有比成人還明白的地方,糊塗隻不過是他的偽裝,是他讓別人繼續當他是“傻瓜”而逗他玩的“誘敵戰術”。其實在他心裏,不是不知道錢的大小,隻是他更清楚如果開始就選大的,就不會再有人提供給他選擇的機會了。

揣著明白裝糊塗,威廉就是典型。在這裏,“裝糊塗”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也不是諷刺一個人裝傻充愣,故意在別人問他問題的時候說不知道。而是在做選擇時,選擇了一個一般人不能理解的選項,這個選擇看上去好像是吃虧的,而實際上卻是最大的獲利。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為了小利而斤斤計較的人。他們總是精於算計,可是到最後沒有獲得大的利益不說,還讓周圍的人感到厭煩。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不是你善於計較就能夠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的,有時候揣著明白裝糊塗往往才是運營的最佳手段。

敢於吃虧才能成為大贏家

做事有長遠計劃的人,不會隻計較自己的獲得,而是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舍棄。因為他們知道,有時候“吃虧”並不是一種災難,隻有在經曆了一番舍棄以後,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獲。

英國哈利斯食品加工工業公司總經理亨利,有一次突然從化驗室的報告單上發現,他們生產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鮮作用的添加劑有毒,雖然毒性不大,但長期服用對身體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劑,則又會影響食品的鮮度。 

亨利考慮了一下,他認為應以誠對待顧客,於是他毅然把這一有損銷量的事情告訴了每位顧客,隨之又向社會宣布,防腐劑有毒,對身體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