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吃虧也是一種福? (1)(1 / 3)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殘酷的現實需要你對人俯首聽命,這樣的時候,你一定要謹慎麵對。要知道,敢於碰硬,不失為一種壯舉。可是,當敵人足夠強大時你的強硬無異於以卵擊石。一定要拿著雞蛋去與石頭鬥狠,隻能是無謂的犧牲。這時候,就需要用另一種方法來迎接生活。

每一次丟臉都是一種成長

我們曾經聽說過很多在“丟臉”當中不斷成長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英語口語教父李陽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陽從英語不及格到成為世界上有名的英語教師,從不敢接電話、不敢和陌生人說話,到全球著名的中英文演講大師;從一個自卑的人,成長為千萬人成功和自信的榜樣;李陽創造了一個個奇跡,而在激勵別人的時候,他總是喜歡說,我們要為熱愛丟臉的人喝彩!

中國傳統英語教學存在“不敢開口、不習慣開口”的兩大心理障礙及怕丟臉、怕犯錯誤的心理陋習,李陽極力鼓勵他的學生大聲說英語。他認為瘋狂英語的第一步就是要突破不敢開口、害怕丟臉的心理障礙。他說:“我特別喜歡犯錯誤丟人,因為你犯的錯誤越多,你的進步就越大。如果你想一輩子不犯錯誤,那麼結果隻有一個:當你80歲的時候,你仍然隻會對人講一句‘My English is very my face.’朋友們,請大家暫時把臉皮放進口袋裏,盡管大聲去說吧!重要的不是現在丟臉,而是將來不丟臉!”於是,“I enjoy losing my face.(我熱愛丟臉)”就成了李陽和廣大英語學習者的行動口號。

別怕犯錯誤丟臉,因為你犯下的錯誤越多,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就越多,你進步的可能性就越大。可是,傳統觀念裏,人們總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顏麵而努力著,甚至於有一些人,為了麵子丟失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公元前206年,項羽占有楚魏東部九郡之地,自封為西楚霸王,又違背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的前約,改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劉邦心中非常不快。 

項羽的謀臣亞父範增知道劉邦的不滿,也知道他定會東山再起,於是建議項羽找借口殺掉劉邦。

項羽就把劉邦找來,準備封劉邦為漢中王,他若去,定有儲備實力、自封為王之心;若不去,正好可以殺死他。

劉邦聽說項羽召見,雖然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又不能公然抗命不去,便在心中盤算著怎樣應對這場戰鬥。劉邦來到殿前,恭恭敬敬地伏在地上,謙恭的樣子使項羽心中異常受用,當即放鬆了警惕,就對劉邦放行了。劉邦謝恩退出大殿,急忙回到自己的營地,稍加打點,便率軍急匆匆地向巴蜀進發。他決心以巴蜀偏塞之地為依托,招兵買馬,養精蓄銳,待力量充實了,再還三秦,謀取天下。 項羽聞知劉邦率軍已向巴蜀進發,才感到範增所言極是,立即派季布帶三千人馬前去追趕,然而為時已晚。 

後劉邦廣納賢才,休兵養士,最終在眾賢士的幫助下,統一天下,使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自刎烏江。 

隻因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舍棄了自己的性命,自刎烏江。可見,麵子問題一直是中國人的軟肋。

可是,人的一生,誰又能保證不犯錯?誰又能一次麵子都不丟呢?如果你想逃避丟臉而一輩子不犯錯,那麼結果隻有一個:當你白發蒼蒼的時候,你仍然什麼都不會,因為你什麼都不曾嚐試去做。 

民諺雲:要了臉皮,餓了肚皮。有時害怕丟一次臉,就是白白讓出了一條路。所以,不要害怕丟臉,更不應該躲避“丟臉”的曆練,而應該拿出自己的勇氣,勇敢麵對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讓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丟臉”當中成長起來。

低調退讓

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那些隨時隨地把自己變成焦點的人,甚至有些人想當場把這些愛炫耀的家夥的華麗外衣撕開,讓其露出醜陋的真麵目。但是盡管很多人都明白虛榮會招來別人的厭煩,可是多數人還是不自覺要顯示和炫耀自己的成績。因為,在潛意識裏,他們以為如果不炫耀,別人就會以為他們是愚蠢和窩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