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愛東有個溫暖的四口之家,她說,在最困難的時候,家人的支持成了她的精神支柱。“當初好多次想到放棄,是他們幫我挺過了難關。”屢經磨難,鍾愛東說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看待失敗,“下崗、失敗都不用怕,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認定目標走下去,一定會成功。” 生命,有起有落、有悲有喜,起伏不定,但是太陽卻依然光亮,月亮仍然美麗,星星依舊閃爍……一切的一切仍舊是那麼和諧。而生命,依然會有著更美麗的色彩,需要我們去開發,明天,總是美好的,隻要我們有心,隻要我們在艱難中咬緊牙關,我們就能夠在痛苦中盼來新一輪的朝陽。
因為泥土的滋養,才有鮮花的芬芳
沒有任何一條通往榮耀的道路是寬闊、平坦的。相反,它們往往充滿泥濘,遍布或深或淺的腳印,印證我們努力過的痕跡。
在一次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兩岸的“十大傑出青年”的座談會上,人們的發言都很冗長。該他上台時,已過了預定的會議結束時間,於是主持人宣布讓他講3分鍾。
他的開場白是“日本有個阿信,台灣有個阿進,阿進就是我”。接著,他給大家講了自己的故事:
他的父親是個瞎子,母親也是個瞎子且弱智,除了姐姐和他,幾個弟弟妹妹也都是瞎子。瞎眼的父親和母親隻能當乞丐,住的是亂墳崗裏的墓穴,他一生下來就和死人的白骨相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討。他九歲的時候,有人對他父親說,你該讓兒子去讀書,要不他長大了還是要當乞丐。父親就送他去讀書。上學第一天,老師看他髒得不成樣子,給他洗了澡。為了供他讀書,才13歲的姐姐就到青樓去賣身。照顧瞎眼父母和弟妹的重擔落到了他小小的肩上——他從不缺一天課,每天一放學就去討飯,討飯回來就跪著喂父母。瞎且弱智的母親每次來月經,甚至都是他給換草紙。後來,他上了一所中專學校竟然獲得了一個女同學的愛情。但未來的丈母娘卻說“天底下找不出他家那樣的一窩窩人”,把女兒鎖在家裏,用扁擔把他打出了門……
故事講到這裏就停了,他說,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就到此為止。這時,他提高了聲音:“但是,我要說,我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雖然瞎,但他們給了我生命,至今我都還是跪著給他們喂飯;我還感謝苦難的命運,是苦難給了我磨煉,給了我這樣一份與眾不同的人生,我也感謝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擔打我,讓我知道要想得到愛情,我必須奮鬥、必須有出息……”
他就是台灣第37屆“十大傑出青年”,一家專門生產消防器材的大公司的廠長——賴東進。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一個偉大事業完成的背後,總有不少感天動地的故事。而故事中的“英雄”、“偉人”、“名人”,卻是在不為人知的歲月裏,花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又流了許多辛勤的汗水!
我們不要隻羨慕鮮花的芬芳,沒有泥土的滋養,它們也沒有綻放的機會。一分耕耘,總有一分收獲,泥濘的道路上布滿勤奮的腳印,路的那一端才能真正地通向成功。作為一個現代人,應具有迎接挑戰的心理準備。世界充滿了機遇,也充滿了風險。要不斷提高自我應付挫折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力,堅信挫折中蘊涵著機遇。
也許在人生交彙點的你正在為自己的失業而煩惱不堪。其實這於事無補,相信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打開另一扇窗戶,機遇的誕生可能就在這一切發生之時。
失誤的背後常隱藏著成功的美麗
生活中,出現問題、失誤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在於你如何麵對它。你犯了小錯,卻認為這是致命的,那這個小錯就足以擊敗你。但如果認為這是成功的一種預示,那你就已經按響了成功的門鈴,再推一把,那就跨進了成功的門檻。
全球飲料巨霸可口可樂的研究成功其實是源於一個美麗的失誤。美國亞特蘭大有一個業餘藥劑師,叫潘伯頓。他有一天突發奇想,想研製一種令人興奮的藥,他用桉樹葉作為材料,做了很多努力,藥效卻不好。
有一天,一位患頭痛的病人前來就醫。潘伯頓讓店員取他配製的藥。可是,店員在給他藥時,不是衝入了清水,而是失誤將蘇打水衝進了藥瓶。病人飲後,才發覺配方錯了,所有人都大驚失色。但奇怪的是,病人的頭痛症減輕了,而且沒有發生不良反應。潘伯頓如獲重釋。
過了些天,潘伯頓突然受到了啟發,他把藥和蘇打水進行衝兌,進行試驗,發現這些液體芳香可口,益氣提神。結果,在他的改良下,可口可樂從藥品變成了飲料,風靡全世界。 因為一次失誤,而給自己帶來意外的財富,正是因為他們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沒有想要抹殺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