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別抱怨,誰的人生沒坎坷? (2)(2 / 3)

一位德國工人在生產書寫紙時,由於粗心弄錯了配方,生產出了一大批不能書寫的廢紙。他被扣工資、罰獎金,最後還被公司解雇了。正在他灰心喪氣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提醒他,這些紙難道真的沒有用處?他仔細研究這些紙,發現這些紙雖然不能書寫,但是吸水性卻極好,可以用來吸幹器具上的水。於是,他將這批紙切成小塊,取名為“吸水紙”,投放到了市場上,結果十分搶手。後來,他申請了專利,成了德國著名的大富翁。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的身上。在一次作畫時,不小心將一滴墨落到剛完成的畫上,圍觀者惋惜不已。可齊老先生略加思索,用筆在那墨點上輕描幾下,一隻憨態可掬的小蝌蚪躍然紙上,一幅《戲蝦圖》又平添了幾分神韻,成了不朽的名作。

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把丙三醇誤倒入了鈷中,可他並沒有為失誤困惑,而是繼續將實驗進行下去。最終,無心插柳柳成行,田中耕一從中發現了可以吸收激光的異常物質,並最終用來對蛋白質分子進行測定,創造出了讓世界震驚的發明,使他獲得許多科學家傾盡畢生心血夢寐以求的榮耀。

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由此可見,失誤中也不缺少機遇和美,隻是缺少發現它們的眼睛。

人生並不完美,失誤是難以避免的,隻要我們用積極的態度去正視它,也許在小小失誤的背後就隱藏著成功與美麗。

最糟也不過是從頭再來

如果看看世界上那些成功人士的平生經曆,就會發現,那些聲震寰宇的偉人,都是在經曆過無數的失敗後,又重新開始拚搏才獲得最後的勝利的。

1510年,帕裏斯出生在法國南部,他一直從事玻璃製造業,直到有一天看到一隻精美絕倫的意大利彩陶茶杯。這一次,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我也要造出這樣美麗的彩陶。”這是他當時唯一的想法。

他建起烤爐,買來陶罐,打成碎片,開始摸索著進行燒製。

幾年下來,碎陶片堆得像小山一樣,可他心目中的彩陶卻仍不見蹤影,他甚至無米下鍋了。隻得回去重操舊業,掙錢來生活。

他賺了一筆錢後,又燒了三年,碎陶片又在磚爐旁堆成了山,可仍然沒有結果。

以後連續幾年,他掙錢買燃料和其他材料,不斷地試驗,都沒有成功。

長期的失敗使人們對他產生了看法。都說他愚蠢,是個大傻瓜,連家裏人也開始埋怨他。他也隻是默默地承受。

試驗又開始了,他十多天都沒有脫衣服,日夜守在爐旁。燃料不夠了。他拆了院子裏的木柵欄,怎麼也不能讓火停下來呀!又不夠了!他搬出了家具,劈開扔進爐子裏。還是不夠,他又開始拆屋子裏的板。劈劈啪啪的爆裂聲和妻子兒女們的哭聲,讓人聽了鼻子都是酸酸的。 馬上就可以出爐了,多年的心血就要有回報了,可就在這時,隻聽爐內“嘭”的一聲,不知是什麼爆裂了。所有的產品都沾染上了黑點,全成了次品。

眼看到手的成功,又失敗了!帕裏斯也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他獨自一人在田野裏漫無目的地走著。不知走了多長時間,優美的大自然終於使他恢複了心裏的平靜,他又開始了下一次試驗。

經過16年的艱辛曆程,他終於成功了,而這一刻,他卻一片平靜。他的作品成了稀世珍寶,價值連城,藝術家們爭相收藏。他燒製的彩陶瓦,至今仍在法國的盧浮宮閃耀著光芒。

帕裏斯的成功之路是艱辛而漫長的。他的成功來得何等不易。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站起,這正是帕裏斯成功的所在。

奮鬥者不相信失敗。他們將錯誤當作是學習和發展的機會,而不是失敗。有人認為失敗一無是處,隻會使人生陰暗。其實恰恰相反,人們從每次錯誤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並調整自己的路線,重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錯誤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它們是行動的證明——表明你正在做著事情。你犯的錯誤越多,你成功的機會就越大,失敗表示你願意嚐試和冒險。奮鬥者應該明白:每次的失敗都使你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