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鑄又問:“你指使嶽雲寫信給張憲,意欲恢複你的兵權。”
嶽飛再反問:“張憲、嶽雲有無口供?”
何鑄說:“沒有。”
嶽飛憤怒地說:“既無口供,又無物證,這如何能構成罪狀!”
何鑄理屈詞窮,但又不甘就此罷休。他向嶽飛提出王俊的《告首狀》作為證據,說:“嶽少保,大理寺奉旨開庭審訊,你應從實招認。”
嶽飛強壓住滿腔怒火,沉著地為自己和張憲、嶽雲辯白冤情,他將王俊《告首狀》中的矛盾,一一指陳,痛加駁斥,講得有理有據。
嶽飛反問何鑄:“王俊既然早已跟張憲反目成仇,那麼張憲如有謀反之意,這樣的機密大事,怎麼會毫無顧慮地向王俊傾吐?更何況我原先的親衛軍的頭領們,都會一無所知呢?”
嶽飛慷慨陳詞,列舉金兵的曆次南侵,他都親書的奏章,請纓抗戰,而每次作戰,他又都親冒矢石,出生入死,他披肝瀝膽,畢生報效國家。
良心還沒有泯滅的何鑄,又一次審查了所有的案卷,發現王俊所提供的材料,實在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明顯是誣陷之詞。他想強敵未滅,就這樣無故地陷害一員大將,必然會失去軍心,對於社稷的長治久安非常不利,於是便如實向秦檜說了自己的想法。秦檜理屈詞窮,但為了實現既定的陰謀,又改派萬俟來審訊嶽飛一案。
大理寺公堂上陰氣沉沉,皂隸分別兩旁。在沉重的鍾鼓聲中,萬俟得意地登上了主審的高位,吩咐帶嶽飛上堂。隨著皂隸的哈喝聲,嶽飛身著青布袍,拖著沉重的鐐銬,邁步來到堂前。
萬俟把王俊等人捏造的物證擺在麵前,向嶽飛大聲嗬斥道:“國家有哪點虧負了你們,你們父子卻要與張憲共同謀反?”
嶽飛怒火填膺,目眥盡裂,大聲說道:“我可以對天發誓,我絕對沒有半點負國的行為!你們既主持國法,就不該陷害忠良!”
萬俟冷笑了幾聲問:“你說你沒有反意,那麼你可記得,遊天竺寺時,你曾在牆壁上題過‘寒門何載富貴’那句話嗎?”
陪審的官吏們立即隨聲附和說:“既然寫下那樣的話,豈不是要造反嗎?”
嶽飛望了望高高在上的萬俟之流,望了望周圍陰森森的大堂,感到自己的命運已經完全掌握在這些奸佞小人的手裏,一任他們擺布,任何爭辯也不能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了!
於是,嶽飛長歎一聲,說道:“想不到我竟落在秦檜這個賣國賊手中,使我十幾年來的報國忠心,全都付之東流了!”說罷,他閉上眼睛,任憑獄卒百般拷打,再也不說一句話。
秦檜和他的黨羽,為了置嶽飛於死地,拚命羅織“證據”,然後深文周納,編造了幾條“罪狀”。
一是說,幾年以前,嶽飛第一次作節度使時,曾對人誇耀說:“32歲上做節度使,自古少有!”而在這個年歲上做節度使的,隻有開國的太祖皇帝。嶽飛膽敢與太祖皇帝相比,這分明懷有很大的野心。
二是說,嶽飛從部城退師時,曾問部將:“天下大事究竟怎麼辦呢?”張憲回答說:“在於將軍處置罷了!”這分明是大逆不道,企圖謀反的話語。
三是說,當嶽飛聽到張俊等兵敗塗州的消息後,曾對部將說:“國家今天的處境真是不得了,官家又不修德!”這豈不是有意動搖人心,指斥皇帝嗎?
嶽飛的冤獄,震動了朝野。百姓們一批又一批湧向大理寺,要求釋放嶽飛。朝廷上的一些正義之士,也紛紛上書,為嶽飛仗義執言。
韓世忠雖已罷去樞密使官職,仍前往質問秦檜:“要定嶽飛罪,究竟有何證據?”
秦檜含糊其辭地回答說:“嶽飛給張憲的書常,內容雖不清楚,但這樣的事情,莫須有!”
韓世忠氣憤地對秦檜說:“相公,你這‘莫須有’三字,怎麼能使天下人心服呢!”
1141年,宋朝終於和金簽訂了辱國喪權的“盟書”。
嶽飛的案子,由於朝野的反對,一直拖延未決。時間慢慢推移,不覺到了臘月二十九,眼看新的一年就要來臨。
秦檜一個人悶悶不樂地坐在書房裏,手裏拿著剛吃剩下的柑子皮,下意識地用指甲在上麵來回畫個不停。殺嶽飛吧!沒有證據,民情洶洶,難以平服;不殺嶽飛吧!金方又不答應,萬一兀術借口翻臉,那更不得了!
正在這時,秦檜的老婆王氏警告他說:“你做事真太不果斷!你豈不知道,捉虎容易放虎難啊!”秦檜在他老婆的提示下,恍然大悟,立即寫了一張紙條,命親信送到大理寺。
萬俟等奉命匆匆上書,奏請將嶽飛處以斬刑,張憲處以絞刑,嶽雲處以徒刑。
趙構接到奏章,當時就提起朱筆,批道:“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楊沂中監斬。”
臨刑前,萬俟等最後一次提審嶽飛,企圖讓嶽飛在他們炮製的“供狀”上畫押。
嶽飛知道自己麵臨最後時刻,卻視死如歸,昂然轉過身來,取過筆,在供狀上寫了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隨即,端起酒杯,飲下了毒酒。
除夕之夜,北風呼嘯,漫天大雪。累建奇勳、年僅39歲的嶽飛,終於被逼喝下了趙構“禦賜”的毒酒!
張憲、嶽雲被押赴在市曹,斬首示眾!曾經馳騁沙場的英雄們的滿腔熱血,沒有灑在長城內外,沒有灑在萬裏沙場,卻灑在臨安西湖,灑在昏君、奸臣銀燭華筵、慶賀升平的歌舞聲中!
風波亭是南宋杭州大理寺獄中的亭名,在這裏留下了震驚世人的大陰謀:宋高宗趙構聽信奸相秦檜讒言,誣陷嶽飛謀反,一代名將嶽飛及其兒子嶽雲、部將張憲在風波亭內被殺害。
35.“還我河山”永駐人間
嶽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將嶽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
為了日後辨識,隗順又把嶽飛身上佩帶過的玉環係在其遺體腰下,還在墳前栽了兩棵橘樹。隗順死前,又將此事告訴其兒,並說:嶽元帥精忠報國,今後必有給他昭雪冤案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