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四、“沙漠之狐”——隆美爾4
4.末路狂奔
子夜時分a東普魯士大本營,“狼穴”。
希特勒仍然沒有休息。他眉頭緊鎖,在房間裏沿著對角線在踱來踱去,這是希特勒的一個習慣。
與隆美爾失去聯係已整整一大多了。非洲局勢不明。希特勒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
希特勒拿起了話筒:“給我接約德爾。”
電話裏傳來了約德爾的聲音:“我的元首,您找我有什麼事嗎?”
希特勒問道:“隆美爾還有消息嗎?”
約德爾回答:“還沒有。”
希特勒心感不快地指示道:“你立即向駐羅馬的林特倫了解情況。”
2小時後,希特勒終於得到了有關隆美爾的消息:“隆美爾的最後報告已送抵羅馬,正在翻譯,隨後電告我們。”
第二天,即11月3日,早晨8點3O分。凱特爾快步衝進希特勒的地下避彈室,要求麵見元首。他氣急敗壞地把陸美爾夜間的報告交給了希特勒。
“我的元首,隆美爾的部隊已於昨晚開始撤退。”凱特爾焦慮地說。
“什麼?”這句話給了希特勒當頭一棒,他拿起電文快速地看了一遍後說;“陸美爾在上麵沒有說撤退一事啊。”
“他在報告結束時閃爍其辭,隱瞞了他事實上已經開始了的撤退。”凱塞林元帥已發來了詳細報告,證實隆美爾準備撤至摩沙·馬特魯防線。”
‘為什麼不叫醒我?”希特勒厲聲地責問道。
“是這樣的,”凱特爾解釋說,“值夜班的軍官未看出隆美爾這封電報的真正意圖,把它作為日常公文處理了O”
幾分鍾後,希特勒又收到了隆美爾早上發來的電報:“我的元首,英勇的步兵戰士正在按計劃撤退。隆美爾”
希特勒緊緊地揪住自己的頭發。非洲戰場的撤退給了他沉重的打擊。蘇德戰場,德軍已經處境不妙,本指望能在非洲打敗盟軍,管第三帝國挽回點麵子,但現在連他最得意的將軍隆美爾都開始潰敗,這是他無法忍受的。
他把怒氣全發泄到了值班軍官約德爾的副官瓦爾特·瓦爾利蒙將軍身上。他歇斯底裏地叫嚷道:“笨蛋,在這關鍵時刻,隆美爾求救於我,求救於祖國,我們應給他鼓勵,給他支持。要是把我喊醒,我一定全力支持他,命令他堅守陣地。可是當隆美爾向我呼救時,我們的瓦爾利獲先生卻在呼呼大睡。”
希特勒罵完後,立即向隆美爾發出了一封電報,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聞名退選的電文之一:“尊敬的隆美爾元帥,我和全體德國人民,懷著對你的領導能力和在你領導下的德、意部隊的英勇精神的堅定信念,注視著你們在埃及進行的英勇防禦戰。鑒於你現在所處的形勢,毋庸置疑,隻有堅守陣地,絕不後退一步,把每一條步槍和每一名士兵都投人戰鬥,除此別無出路……意誌的力量能夠戰勝強大的敵人,這在曆史上已屢見不鮮。你可向你的部下指明,不勝利,毋寧死,別無其他道路。阿道夫·希特勒”。
黃色的沙漠上,數不清的車輛和坦克在往後撤退。
隆美爾躺在指揮車上傾聽著汽車持續不斷的轟鳴聲和炸彈的爆炸聲。他的臉色蠟黃,眼圈上罩著一片黑暈。回到北非僅僅一個星期,他一下衰老了許多。
戰鬥對德軍大為不利,意大利利特裏浪師已無法控製,人人都在倉皇逃竄,德裏雅斯特機械化師也已演不成軍。整個非洲軍隻剩下不到30輛的坦克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快撤退速度,越快越好。
下午1點30分,一名參謀人員鑽進了他的指揮車,把一紙電文遞給隆美爾,希特勒那個著名的電報到了。
電報的結尾是:“你可向你的部下指明,不勝利,毋寧死,別無其他道路。”
隆美爾讀著電文,心亂如麻。他時而勃然大怒,時而惶惶不安。他明白,盡管現在德軍形勢不妙,但隻要保存力量,將部隊撤至馬特魯港,利用有利地形,同英軍展開對峙,他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而現在希特勒卻明令禁止他撤退,這無民等於自殺。
“我該怎麼辦?”隆美爾一遍遍地問著自己。
隆美爾曾起草了一份回電:“我的元首,我永遠遵從您的命令。但在盲目服從和責任感之間我無所適從。”但這份回電最終沒有發出。
他認為,自己作為希特勒的愛將,必須遵從命令。
他拿起了電話筒:“托馬將軍,聽著,元首來電,命令我們竭盡全力堅守,‘不勝利,毋寧死,別無其他道路。’”
托馬回答:“元帥閣下,全麵撤退才是唯一的明智抉擇。”
“不行”,隆美爾粗暴地打斷了他的話,“你要不遺餘力地戰鬥下去,把這項命令貫徹到士兵中去。部隊必須堅持到最後的一兵一卒。
“那麼,元帥閣下,我們是否先把坦克撤下,重新編組?”
“不行!不能撤!”隆美爾對著話筒吼叫道:“元首命令我們不能撤退,隻能死守到底。”
“是,服從命令。”
接著,隆美爾又命令裝甲軍隊在原地設防,堅決抵抗。
他輕輕地放下話筒,坐在桌子旁,開始給愛妻寫了一封短信:“親愛的露西,我不相信,幾乎也不再相信我們會以勝利而告終。我們的生死全保在上帝手裏,別了,露起,別了,我的孩子一回回回.”
他把所有積蓄——兩萬五千意大利裏拉,約合六十美元——塞進了信封,請求即將前往維也納的伯爾恩德中尉一定平安地轉交給露西。一並捎去的還有一些秘密文件6
他已作好了必死的準備。
11月4日早晨7點25分,德軍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元帥飛抵隆美爾營地,他是趕來給部隊打氣的。
隆美爾一見到凱塞林就報告說:“元首的命令已經不遺餘力地貫徹下去了。”
明好,”凱塞林讚許這:“自然,元首已從俄國戰場得到了深刻的教訓:堅守現有的牢固陣地一直是最好的策略。”
“你現在還有多少坦克?”凱塞林接著關心地問道。
“隻剩下22輛了。”隆美爾冷冷地回答。
“什麼?隻有22輛了,”凱塞林象彈簧似地跳了起來,他馬上改變了看法,“那我們就不能再堅持下去了,對於元首的命令,我一向認為應該靈活掌握。”
隆美爾執拗地回答:“不行,那是違抗軍令。”
“這不算違抗軍令,”凱塞林反駁說,“元首並不願意你和你的士兵葬身此地,第三帝國還需要你們。”
“我看目前隻有采取邊打邊撤的辦法,才能將北非軍保存下來,”隆美爾悲傷地說:“但必須要元首對自己的命令作出明確的修正,我才能執行。”
“你立即給元首回電,就說部隊損失慘重,人員劇減,無法再守住防線了,要想在非洲保存力量,伺機再起,唯一的辦法就是邊打邊撤,”凱塞林真誠地建議,“另外,我也將電告元首此事。”
隆美爾果然給希特勒拍了電報。同時,他仍舊一連幾個小時地執行著固守的命令。
但是,意大利的軍隊已經開始沒命地演逃了。
中午,拜爾萊因來到了地下掩蔽部,向隆美爾報告:“元帥閣下,馮·托馬將軍出事了。”
隆美爾頓時臉色慘白,急問道:“怎麼回事?快說。”
“馮·托馬將軍認為元首發瘋了,才下了堅守的命令。他掛L自己所有的勳章,乘坦克趕到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去了,”拜爾萊因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接著說,“我1小時後才得知此事,立刻開車去追他,沿途看到的隻是一堆堆燃著熊熊火焰的坦克,屍體和反坦克炮。在我快要追卜他時,英軍的坦克迎了L來,當時,托馬將軍手裏拿著一個小小的帆布包。”
威斯特法爾不由得驚呼:“托馬是有意去投英國人了,拜爾萊因,別再說下去了,否則托馬一家可要遭殃了。”
11月4日晚,英軍第8集團軍司令部裏。
蒙哥馬利與被俘的非洲軍團司令馮·托馬正在共進晚餐。他們一起談論著9月間的戰鬥和當時正在進行的戰事。
晚餐方畢,蒙哥馬利立刻令人收拾餐桌,然後拿出一幅埃及沙漠地圖,攤在桌L,他對馮·托馬說:“我的部隊今晚將接近富凱,您有何想法?你將如何處置?馮·托馬將軍?”
但是,馮·托馬隻是說:“非常嚴重,確實非常之嚴重。”(據威斯特法爾後來回憶,在以後的一次戰鬥中,隆美爾的部隊繳獲了一些英軍文件,其中有一份英軍第8集團軍的情報總結報告說,托馬接受了蒙哥馬利的邀請,共進晚餐後,在隨後的交談中,和盤托出了隆美爾的未來計劃。)
同一天晚上,隆美爾不再等待希特勒的命令,斷然下了撤退的命令。
次日淩晨,希特命同意撤退的命令才送到醫美爾手中,可是已太晚了。
就這樣,區美爾的7萬人部隊開始了艱難的撤退,開始了一場ZfXX)英裏長的遠征。
蒙哥馬和終於取得了阿拉曼戰役的勝利。這是一個籌煌的勝利,它是非洲戰揚的轉折點,也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轉折點之一,從此,英軍開始進人了反攻。德國非洲軍團滅亡的日子不遠了。
6.千裏大逃亡,退入突尼斯
阿拉曼戰役失敗後,隆美爾率軍向西撤退。在沙漠的公路上,燃燒的車輛噴著烈火,焰光衝天。
11月5日淩晨,隆美爾本人到達富凱並在那裏建立了司令部,非洲軍團的大部分部隊、第eq輕裝甲師和若幹意大利摩托化部隊也到達了。隆美爾原打算在富凱停留一段時間,以便讓正在行軍的步兵擺脫困境,但他很快就認識到停留是沒有希望的。當天夜裏,他下令機動部隊向馬特魯港撤退,不再理睬意大利步兵師了。
11月7日,隆美爾又放棄了馬特魯港,向布雷加一線撤離。
蒙哥馬利試圖從兩翼迂回包抄隆美爾,可每一次英軍到達時,德軍總是先人一步,溜走了。另外,他一直小心翼翼,不願讓部隊快速追擊,日被隆美爾踢回之險。其實,蒙哥馬利完全沒有必要擔心被隆美爾踢回,因為,此時,德軍主要部隊僅剩下大約4{XX)人,僅有11輛坦克和少量野戰炮和反坦克炮,他們是無法對英軍實施反擊的。
11月8日,當隆美爾剛擺脫英軍追擊,喘了口氣時,傳來了盟軍在卡薩布蘭卡、奧蘭和阿爾及爾登陸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