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四、“沙漠之狐”——隆美爾3
2.山雨欲來風滿樓
蒙哥馬利上任後不久,丘吉爾就急不可待地來電催促他進行反攻,但在這種情況下倉積實施反攻,弊多利少,無取勝的把握。於是,他據理說服丘吉爾,把反攻的時間推遲天10月,以便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隨後,蒙哥馬利調查研究了英軍在北非作戰的情況,認為英軍接連失利有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對裝甲部隊在沙漠地區作戰的特點和作用缺乏認識,作戰指揮因循守舊;二是陸軍和空軍各自為戰,不能密切協同;三是在戰術上零星分散地使用坦克,給敵人以各個擊破的可乘之機。蒙哥馬利還研究了隆美爾攻擊英軍裝甲力量的常用手段,是以少量裝甲部隊做誘餌,將英軍裝甲部隊引人預先設置好的反坦克陣地中加以悄滅,或引誘英軍裝甲部隊孤軍深入,然後斷其退路,將其分割圍殲。
在總結教訓並研究了敵人之後,蒙哥馬利決定將一些分散使用坦克部隊和裝甲車部隊集中起來,編為裝甲軍,以集中力量對付隆美爾的裝甲軍團;成立聯合指揮部,以直轄市各軍兵種在作戰中的行動,並要求部隊遇到敵步兵坦克協同作戰時,先消滅其步兵,割斷敵步坦之間的聯係,孤立敵坦克,使其陷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8月下旬,蒙哥馬利獲悉隆美爾將對英軍發起新的攻勢的情報後,他仔細檢查了英軍在阿拉曼地區的防務。鑒於該地區滿威薩高地和阿拉姆·哈法高地以南地形平坦,英軍防禦力量薄弱,蒙哥馬利判斷隆美爾將集中裝甲部隊,從上述兩高地以南實施主要突擊,然後由南向北攻占這兩一L高地或者向東迂回,繞過阿拉姆·哈法高地,打擊英軍側後,向開羅方向發展進攻D
根據上述判斷,蒙哥馬利決心依托有利地形和陣地組,織反坦克火器構成的多麵夾擊的火力網,以對付隆美爾的集群坦克突擊,據此他部署英軍第七裝甲師在阿拉姆·哈法高地南例占領有利地形,組織防禦,阻止敵向東迂回,當敵北上攻擊阿拉姆·哈法高地時,則集中力量從側後襲擊敵人的坦克和戰車;步兵四十四師固守阿拉姆·哈法高地井集中反坦克火器沿該高地西例進行配置,形成一道火力密集的反坦克陣地;第十裝甲師和第二十二裝甲旅的坦克,主要配置在上述反坦克陣地前沿後的工事內,以協同第一線的步兵和反坦克炮兵,打擊進攻的敵裝甲部隊,並視情況需要向阿拉姆·哈法高地西側地區機動,以截擊經該地區北犯的敵人;航空兵待敵進人英軍預設戰場後,集中力量襲擊敵人,並破壞其後勤補給。如敵人采取迂回行動,直接向開羅方向發動進攻,則集中英軍裝甲部隊,猛擊敵側後。
隆美爾的行動果然不出蒙哥馬利所料。
8月刀日,隆美爾召集裝甲師指揮員到他的司令部開會,井決定把總攻的時間定在8月30日。如果燃料供應短缺,那麼隆美爾最大的希望是摧毀英軍在阿拉曼防線上的兵力。
8月30日,德軍裝甲師已在夜間沿沙漠小道向陸運動,直接向阿拉曼戰線的南端前進,隆美爾決定在那裏突破英軍防線。他們向沙漠推進了大約20英裏,並在那裏設下了前線指揮部。
晚上10時,隆美爾的裝甲部隊開始朝英軍布設的地雷也推進。8月31日淩晨,隆美爾的活動指揮部緊跟著他的軍團搬到了克拉克山,他認為英軍在這一地區布雷防禦不會很強。然而他錯了。他的士兵聞人了密集的布雷區。淩晨2時4D分,整個陣地被英軍照明彈照得通明,配有重機槍、大炮和迫擊炮的英軍步兵扼守著這塊布雷區。英軍同時開始空中打擊。德軍裝甲部隊被死死擠在布雷陣內,成為飛機轟炸的目標。卡車、運兵車和坦克被英軍炮火擊中,燃起熊熊大火。在戰鬥中,指揮第ZI師的婢斯麥將軍被地雷炸死,非洲軍團指揮官涅林將軍被炸成重傷。
隆美爾是在8月31日早上趕到戰場時才獲悉這一消息的,他極為震驚。他繼續錯誤地判斷戰局,不是後撤,而是繼續實施強有力的進攻。並且,他不是按原計劃向東推進20英裏,到達他左側那座令人生畏的哈勒法山脊。隆美爾修改作戰進攻防線是蒙哥馬利求之不得的。蒙哥馬利決定徹底打破“沙漠之狐”不可戰勝的神話。
下午4時30分,隆美爾的部隊進展順利,接著開始向北推進。這條路把他們帶進了一片鬆軟的沙漠。6時,一切不得不停頓下來。這時,他們已經麵對著哈勒法山脊最占優勢的132高地。天放晴時,集結在山脊上的英軍坦克和火炮立即開火。這是一場空前未有的兩軍廝殺。整整一天一夜。
9月1日拂曉,隆美爾驅車前往戰場時看到,在這片狹窄的地段上,到處布滿坦克的殘骸。8時25分,隆美爾命令裝甲軍團撤回到8時30日出發時的陣地。此時,德方麵傷亡並不嚴重,536人死亡,38輛坦克被炸毀;但英軍牢牢站穩了腳跟,處於防禦地位。雖然損失了68架飛機7輛坦克和更多的傷亡人數,然而英軍是可以進行補充的,可隆美爾卻辦不到。
9月4日,隆美爾撤口到自己先前的司令部。
為切斷隆美爾的“輸血管”,斷絕他與海上的聯係,英軍發動了一次規模空前的空中和海上戰役。這次戰役卓有成效,在秋季的4個月裏敵軍的汽油損失達而66%,船隻損失達20萬噸以上,這對隆美爾的軍隊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打擊。他們已陷於極端困窘的境地。而此時,希特勒正忙於攻打斯大林格勒,根本顧不上支搖北非。隆美爾本人也感到非常疲憊、苦惱。
9月中旬,隆美爾決定回國休養。16日接替隆美爾的格奧爾格·施圖姆將軍來到了前線。他的個頭高大,脾氣很好,而且還是一位坦克專家。隆美爾向他詳細介紹了情況,把阿拉曼戰線必須繼續加緊工作的最強硬的命令交給了施圖姆。隆美爾認為,英軍很可能會從正麵插入,而且英軍的主攻目標將是德軍布雷區戰線。德軍所有布雷區均無人防守,但卻布下了成千上萬的地雷和陷附。在布雷區的後麵是步兵防禦陣地,後麵有大型的反坦克炮,防禦陣地後方作為機動後備力量的是裝甲和摩托化師。
這些主要的防禦地帶便是隆美爾著名的“魔鬼的樂園”。大多數地雷的威力足以炸斷坦克的履帶或摧毀一輛卡車。在蒙哥馬利發起進攻以前,德軍埋設了近25萬顆反坦克地雷和1.4萬顆殺傷地雷,加上南線布奮區,德意軍防線上一共有445萬顆地雷。
隆美爾的作戰計劃是使英軍的進攻陷人他的布雷區,然後再從戰線的兩端發起反攻,使蒙哥馬利的精銳部隊落人他的圈套。
“一旦戰鬥開始,”他向施圖姆保證說:“我將放棄治療,返回非洲。”
為了徹底打敗隆美爾,蒙哥馬利精心策劃了代號是“輕盈”的反攻計劃。這個計劃主要戰術構想是:在阿拉曼南麵佯攻,在北麵則實施真正的進攻。主力沿西迪向哈迷德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將德意聯軍沿海集團壓縮至沿海一帶,爾後予以殲滅。蒙哥馬利認為,實現這一個企圖的關鍵,在於能否成功地進行戰役偽裝,對敵人進行示形欺騙,使隆美爾摸不清第八集團軍發起進攻的時間和地點。達成戰役進攻的突然性。
蒙哥馬利計劃分三路出擊,主攻位置在北麵,目標是敵軍一條配置4個師的防線,由第三十軍擔任主攻任務,其目的是要衝破敵軍防禦,打通兩條走廊。這樣第十軍的裝甲群就能過走廊投人戰鬥,使第十軍的坦克在一片開闊地帶上占據陣地。南麵,第十三軍將兵分兩路衝出。第十三軍和第三f軍一旦衝進敵防禦陣地,就將幹淨利落地消滅那裏的敵人。第十三軍的主要任務是誘使隆美爾相信英軍主攻方麵在南麵,從而在那裏保持強大的裝甲部隊。除了在北麵地段發起正麵主攻外,蒙哥馬利還打算先殲滅對方非裝甲部隊,同時將敵裝甲部隊與之隔開,不讓他們前往接應。
為了消滅德軍的步兵師,蒙哥馬利決定在戰鬥開始時實行強行突破,采用一種他稱之為“粉碎性程序”O開始是從空中和地麵發起大規模轟炸和炮擊,襲擊敵人炮兵陣地,繼而打擊步兵陣地。然後,由第八集團軍發起衝鋒。蒙哥馬利要他的部下們記住:必須緊緊抓住敵人的一切弱點,絕不能給敵人任何喘息的機會。蒙哥馬利認為,一個月盈之夜對他的攻擊計劃是十分重要的。這樣;他的部下就能利月光排除成千枚地雷,並在敵人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因此,他選定在10月23日夜晚打響阿拉曼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