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布來德累同巴頓不同,在軍事思想上,他是穩健派,是側翼安全論的堅定信奉者。
布來德累認為,如果讓第十五軍向法萊斯推進,該軍戰線將突然加長60多公裏,兩翼完全暴露,很容易被德軍攔腰切斷。
當加菲將軍將這一命令轉告給巴頓時,巴頓一下子驚得目瞪口呆,他絕對無法相信這個荒唐透頂的事實。
事關重大,巴頓可不想自己的進攻隨便被打斷,他不想失去這樣好的機會。
所以,巴頓立即給第十七軍團群打了電話,強烈請求進攻,巴頓的請求被轉到布來德累那裏。
布來德累就巴頓的請求同艾森豪威爾一起進行了商量,艾森豪威爾經過考慮以後,同意了布來德累的主張,並立即親筆簽發了停止前進的命令。
就這樣,巴頓的請求被無情地徹底否定了,他隻能在阿讓唐陣地上,坐等著加拿大集團軍前來會合。
結果可想而知,8月19日,當美軍與加軍會師完成合圍之後,40000多名德軍成功地從包圍圈中突圍出去。
巴頓創造軍事奇跡的夢想最終還是一個夢想。
不過事後,布來德累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為此感到深深的內疚和自責。
不過,現實就是現實,懊悔是沒有用的,對巴頓以及盟軍所有將士來說,法萊斯已成為過去,他們隻能把目光投向了新的戰鬥。
38.難以置信的輝煌戰績
1944年8月14日,巴頓的第三集團軍已經在法國正式參戰兩星期了。在這兩星期裏,他們從阿夫朗什向東推進了240公裏,解放了大片法國領土。
巴頓對於自己在這兩周裏的成績還是非常滿意的,他自豪地宣稱,第三集團軍比有史以來的任何其他軍隊都前進得更快、更遠。
不過,雖然已經參戰兩周了,他的軍隊卻還沒有被官方正式公布,也就是說處在一種無名的狀態。
然而,就在這一天,艾森豪威爾終於正式同意,巴頓及其第三集團軍結束了秘密狀態。
其實這不過是一個形式的問題,德國方麵早就知道自己麵對的對手是誰了。他們還不至於蠢到打了兩周還不知道對手是誰的地步。
很快,報紙和廣播中充滿了巴頓和他的部隊勝利進軍的消息和對他們輝煌業績的頌揚,美英兩國各界人士都高聲為巴頓喝彩叫好。
各個報刊、電台的記者紛至遝來采訪巴頓,使之受到巨大鼓舞。第三集團軍在一片頌揚喝彩聲中,繼續大踏步地前進。
根據巴頓的計劃,第三集團軍應以最快的速度向塞納河挺進,並以芒特、加西庫爾和埃爾博夫為主要對象進行另一次大包圍,向東直取巴黎。
眼下,戰局的前景對盟軍來說,十分美好,但實際上還存在許多勝負難卜的因素。
由於第三集團軍幾乎是在大踏步地前進,它所進行的真正戰鬥並不多,德軍的有生力量沒有被消滅,局勢仍然是飄忽不定的。
在布利陀,德軍仍在幾個港口據點裏負隅頑抗,第八軍被牽製在這裏無法脫身的情況,一直延續至9月份。
戰局仍然模糊,但這絲毫沒能阻止巴頓按他的戰術思想繼續大踏步前進。
1944年8月,巴頓的第三集團軍實施了勝利大進軍,打通了通往巴黎的道路,從三麵對巴黎形成了半圓形包圍。
巴黎這座世界名城近在咫尺,指日可下。
對於巴頓來說,他早就盼望著親自解放這座他所熱愛的千年古城,完成這個令世人矚目的神聖使命。
在巴頓心目中,征服巴黎是他軍事生涯中一個重要裏程碑。
由於種種原因,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都主張暫時置巴黎於不顧,快速向東追擊敵軍,爭取把德軍主力部隊殲滅在法國境內,然後回頭收拾這座孤城。
據此,布萊德雷命令巴頓的第三集團軍繼續向塞納河全速推進,粉碎敵軍的逃跑企圖。
失去解放巴黎的輝煌,令巴頓萬分遺憾。但隻好遵從上司的戰略意圖繞道前行,揮兵東進。
8月17日,第十五軍由德勒向塞納河前進了40公裏,強占芒特。
巴頓的坦克所向披靡,所到之處,德軍風聲鶴唳,一觸即潰,退縮至萊桑德利和奎恩間的塞納河渡口附近。
17日夜間,芒特地區狂風大作。趁著月黑風高,巴頓指揮第七十九師強渡塞納河。
德軍對此完全沒有預料,結果,渡河部隊基本未遇到抵抗,第七十九師順利完成渡河任務。
第二天,該師又出其不意地攻占了設在拉羅利的德第十三集團軍群指揮部,並向剛到達這一地區的德軍發起了進攻。
20日拂曉,第五裝甲師開始向西北方向的盧維耶推進。
德軍在這裏的防禦力量很弱,但他們利用易守難攻的地形,還是遲滯了第五裝甲師整整五天。
與此同時,第十九軍在左翼向埃爾本夫發起進攻,至25日,全麵占領該城。
上述部隊全部完成任務後,全部撤回了原防區為英國第二集團軍留出一條暢通的大道,以便他們去封閉韋爾農和萊桑德利之間的塞納河地段。
作為“美軍中頂呱呱的打氣人”,巴頓在這段日子裏充分發揚了他“事必躬親”的作風,親自鼓舞士兵的鬥誌,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將軍們在他的激勵之下,也都親臨戰場,不斷以個人英勇的行為來鼓舞他們沒有戰鬥經驗的部屬。
至25日,第三集團軍已在巴黎以南塞納河的上遊和特魯瓦河段上占據了4個橋頭陣地。
這時候,德國人意識到自己再一次麵臨被圍殲的危險。整個8月下旬,他們拚命向東撤退。
由於第三集團軍早已占領了塞納河上的大部分渡口,德軍重武器、車輛的撤退嚴重受阻。
結果在奎恩的南麵和西南麵兩個河道大轉彎處,擠滿了急著過河的德軍和各種車輛。
盟軍空軍乘機出動,對這兩個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空襲,給德軍造成了滅頂之災,擊毀坦克200餘輛,其他各式軍車近4000輛。
要不是友鄰部隊動作稍慢,使奎恩缺口未完全封閉,這一仗幾乎要將德軍主力完全吃掉。
最後,約有近30000德軍再次逃脫覆滅的命運。
在解放法國的令人振奮的日子裏,巴頓及其第三集團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他們的名字和輝煌業績廣為傳頌、家喻戶曉。
每到一地,巴頓的軍隊都受到法國人載歌載舞的夾道歡迎,狂熱地捧獻出無數鮮花、美酒和水果,人們高舉著法蘭西的三色旗和美國的星條旗,像孩子一樣歡呼雀躍。
這時,巴黎已經是一座孤島,處於大軍圍困之中。
8月19日,法國愛國人士和地下武裝力量在警察部隊支持下,發動了武裝起義,占據了市內的一些要害部門,迫使德國占領軍妥協停火,現在,進駐巴黎時機完全成熟了。
派誰進入巴黎最合適呢?
盟軍最高司令部反複斟酌,在法國統帥戴高樂將軍的幹預下,決定第一支進入巴黎的盟軍部隊必須是具有一個師兵力的法國部隊。
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最終選定了第三集團軍所屬的第二裝甲師,這是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由它來完成對巴黎的解放,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是十分適宜的。
巴黎成功解放,標誌著“霸王”戰役正式結束。
巴頓和第三集團軍在這次大規模戰役中獲得了這樣輝煌的戰績:他們向前推進了800多公裏,解放了近48萬平方公裏土地,斃傷俘德軍10萬餘人,摧毀、繳獲坦克500輛,火炮200門,而他們自己僅付出16萬人傷亡的代價。
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績,奠定了巴頓無可爭辯的戰神地位。此刻,巴頓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
德國就在前方,戰爭不是解放了法國就結束了,法西斯一天存在,世界就一天不得安定。
巴頓盯著作戰地圖,把目光越過塞納河,指向遠方的德國的首都,他要在這個心髒部位插上一刀,徹底結束這場戰爭。
39.“必勝的計劃”受挫
“霸王”戰役結束以後,第三集團軍下一步該怎麼辦?這是巴頓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問題。
在廣闊綠蔭覆蓋下的第三集團軍簡陋的指揮篷裏,巴頓正在地圖前來回踱著步子。
巴頓的參謀長蓋伊專注地望著地圖。蓋伊聰明、忠實,他是巴頓無話不談的心腹、共患難的戰友、最親密的助手以及和他一起度過最後幾天歲月的忠誠朋友。
忽然,巴頓止住腳步,眼睛裏閃爍著光芒,神采飛揚地說:“我們應當以最快的速度通過齊格菲防線,贏得歐戰的勝利!”
“最快?”蓋伊沉思了一下說,“對!等敵人加強防線以後,再進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蓋伊深知巴頓,他懂得巴頓把自己全部勝利的希望都投入這個充滿信心的計劃中了。
“我認為一定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巴頓聲音低沉且略帶神秘地說,“根據咱們準確的情報看,在德國人還來不及調兵防守它的今天,它不堪一擊。”
“不錯,將軍!從昨天提審的俘虜那裏更證實了這一點。他們說,齊格菲掩體裏空空如也,門上的鎖已生鏽,看來這條防線目前名存實亡。”蓋伊附和道。
眼下,巴頓已經勾畫出一份戰役計劃的藍圖,這個計劃無論從規模還是內容上看,都是非常驚人的。
這個計劃甚至已經使巴頓本人都感到吃驚,他把它稱之為“必勝的計劃”。
“必勝的計劃”主要內容是,以第三集團軍3個軍的力量迅速地渡過塞納河去,然後一直向東挺進,穿過德軍空虛的“齊格菲防線”,直抵萊茵河。
而後直搗柏林,力爭在秋雨前把戰場變成無法通過的沼澤之前,徹底贏得歐洲戰爭的勝利。
隨後,巴頓將這個計劃送到了布來德累手裏。
這時英美高層也在就進一步的計劃進行討論,8月25日,布來德累從艾森豪威爾那兒回來了,沒有帶來什麼好消息,艾森豪威爾仍舉棋未定。
不過布來德累這時已經決定,不管最後確定計劃是什麼樣,他得首先越過塞納河去。
根據布來德累的命令,第三集團軍此時已擁有7個師,它的任務是分成左右兩路,沿巴黎向東的兩條公路幹線平行追擊,目標是梅斯到斯特拉斯堡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