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一篇學術論文,建議將美軍現行的彎刀改為法國式的直劍。
最後,巴頓還將文章投寄給權威的軍事學術雜誌《陸海軍雜誌》,以期引起有關方麵的注意和重視。
同時,巴頓在3月份給國防部行政長官的報告中,也介紹了克萊裏的教學方法。
巴頓說:“這是一種和美國軍隊中的教授方法完全不同的一種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把力量減小到最低程度,因而也更安全。我用軍刀已經用了很久,因此我相信自己的觀點是建立在認識的基礎上而不是要創出什麼不同的觀點。”
巴頓認為法國人用刀尖比美國人用的頻率高得多,整個法式擊劍體係都建立在進攻上。
在教授時,教師幾乎不教或是很少教馬上擊劍方式,但學生們在進攻時,要持續地運用劍尖,在訓練時,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這上麵了。
當時有人爭論說,美國是個善於使斧的國家,更習慣用刀。
但巴頓通過觀察,認為法國士兵和美國人一樣頻繁地使用刀,而且他們對刀的使用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是比美國高明的。
新型法式軍刀是直線型設計,刀有092米長,刀身的寬度為003米,刀刃非常長,是一種理想的刺傷性武器,能夠完美地適用於刺殺。
巴頓論文的發表和報告的送上,立即引起美國軍界的廣泛關注。
陸軍部長史汀生讀到了這篇文章,決定采納巴頓的建議,指令依照巴頓設計的樣式生產兩萬把軍刀,裝備騎兵部隊。
巴頓喜出望外。他奉命前往斯普林費爾德兵工廠監製驗收。不久,美軍騎兵部隊官兵就廣泛使用了聞名遐邇的巴頓劍。
巴頓對軍刀的研究意猶未盡,他係統地整理了曆史上各國使用的各種劍,專門評述了德意誌人、哥薩克人、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使劍的優劣,連篇累牘地發表論文,可以說成了名副其實的劍術專家。
1913年夏,巴頓希望專門到法國索米爾騎兵學校研習劍術。由於他在這方麵的造詣和聲望,這一請求得到了上級的批準。
巴頓自費來到索米爾,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裏,巴頓與法國劍術大師克萊裏交上了朋友,他們共同切磋技藝,討論騎兵的訓練方法和軍刀使用的各種問題。
此行使巴頓的劍術理論和技藝進一步趨於精湛和完善。
除此之外,巴頓還有另外兩個收獲:
一是利用這次短期的學習機會,結交了一些法國騎兵朋友,在經常性的聚會和交談中,巴頓不僅更深入地了解了拿破侖的軍事思想,也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法語。
二是開著汽車詳細地察看了瑟堡至索米爾之間整個叢林密布的原野,這裏曾是威廉一世1066年征服英國時調動軍隊的地方。
巴頓驅車行駛在崎嶇不平的分水嶺和鄉間小路上,以一個職業軍人的特有眼光,看到這片原野具有明顯的軍事意義。
後來,巴頓寫了一份長篇報告,總結了這次勘察的結果。
巴頓指出,那些分水嶺的道路,不管下多大雨,地麵總是堅硬的,足以經得住軍事輜重的運輸。
1913年10月,巴頓奉派進入堪薩斯州賴利堡騎兵兵種學校學習,同時兼任劍術教官。
在校兩年期間,巴頓係統地學習了全部騎兵專業課程,還完成了繁重的教學任務。
同時,為騎兵委員會起草了新式直劍的使用條例,編寫了陸軍賽跑記錄。
巴頓被公認為美國陸軍的第一號劍術專家,並第一個獲得“劍術大師”的榮譽稱號。
然而平靜的生活,是巴頓所不能忍受的。
巴頓為戰爭而生,他天性好戰,視戰爭為生命,但自從美西戰爭結束以後,美國一直處於和平時期,與周邊國家相安無事,這使他心灰意冷,大有懷才不遇之感。
在賴利堡騎兵兵種學校學習期間,他有兩次差一點嚐到了戰爭的滋味,但都未能如願。
第一次是1914年4月的美墨衝突,當時墨西哥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美國政府以“保護美國公民權利和安全”為借口,調集10萬軍隊企圖進行武裝幹涉。
這個時期,巴頓迫切希望戰爭能夠盡快打起來,並急不可耐地要求參戰。
但是,事與願違,由於美軍遭到墨西哥軍民的頑強抵抗和拉美各國的一致反對,加上胡爾塔親美政權很快垮台,威爾遜政府被迫宣布撤軍。
巴頓隻好繼續當劍術大師和騎兵學員。
第二次是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巴頓獲悉這個消息後欣喜若狂,馬上給法國朋友去信,請求他們幫他在法國軍隊中安排一個職務,然後申請離職一年到歐洲作戰。
但是,原陸軍參謀長、時任東部軍區司令伍德將軍堅決反對,說讓巴頓這樣的年輕人參戰,隻會在外國軍隊中浪費生命,巴頓又隻好作罷。
12.出征墨西哥顯身手
1915年6月,巴頓從賴利堡騎兵兵種學校畢業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巴頓獲得了參加晉級考試的資格,各科成績合格,教官們一致公認他是一個具有魄力和前程遠大的軍人。
但令巴頓不滿的是,他又被分配到以前所在的團隊。
這個團很快要開赴菲律賓執行任務,但巴頓不願到那個平安無事的島國去,於是請假到華盛頓去另謀出路。
但在華盛頓,隻有大都市俱樂部的守門人認識他,這使他既傷心又憤憤不平:“沒有其他人認識我。但將來總有一天我要讓他們所有的人都認識我。”
經過多方努力,巴頓終於謀到了一項新的任職,被調往得克薩斯州布利斯堡的第八騎兵團。
巴頓之所以要調到這個偏僻的地區,是因為該地與墨西哥接壤,美墨之間的矛盾當時非常尖銳,很有可能演變為一場公開的衝突。巴頓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加入戰爭。
巴頓抵達布利斯堡後,發現無事可做,原來他所在的騎兵團還沒有到位,而他卻由於急於參戰而提前到達了。
由於來得太早,巴頓發現無事可做,於是,就利用這段時間加緊準備晉級考試。
為了使考試能順利通過,除了溫習各門課程之外,巴頓設法利用各種關係。他曾主動幫晉級委員會主席馴養小馬,以取得他的好感。
碰巧,原來的老上司現在已經是少校的馬歇爾到布利斯堡訪問,與晉級委員會的第二號人物住在一起。巴頓立即拜訪了他們,結果,巴頓輕鬆過關,獲得了晉升的資格。
騎兵團到位後,巴頓謁見了身材肥胖、和藹可親的團長。由於連隊的上尉、中尉軍官都空缺,就由他臨時指揮一個連。
巴頓教士兵們如何正確地洗馬和喂馬,還教他們騎術和劍術。他高興地看到,團隊使用的軍刀全是他設計的巴頓劍。
每天巴頓指揮連隊訓練的時候,他看著這些軍人手持自己設計的軍刀,雄赳赳,氣昂昂,感到自己的工夫沒有白費,十分感動,有時甚至眼眶裏湧滿了熱淚。
巴頓似乎聽到了遠古祖先的號召,體驗到了奮戰沙場的榮耀。戰場上,巴頓一馬當先,率領手下的一個騎兵團,馳騁疆場,大有踏平一切的氣勢。
但更令巴頓興奮不已的則是戰鬥的召喚。
不久,巴頓的連隊接到轉移命令,就和另外一個連隊出發了。他們跋山涉水,經過幾個禮拜的艱苦行軍到達了他們的目的地。
這是位於高山密林中一個叫謝拉布蘭卡的小鎮,巴頓他們的任務是保護一個個孤零零的牧場,使其免遭墨西哥人的襲擊。
更重要的是保衛從附近通過的南太平洋鐵路主幹線。為此,他們要定期到48公裏以外的地方巡邏。
這是一個被世界快要遺忘了的角落。小鎮上隻有20戶人家。居民們都穿著帶有馬刺的長靴,手持武器。
小鎮的一名法警是全鎮最有勢力的人物,長著一頭白發,雖然笑容滿麵,實際上卻是一個著名的槍手。
這個法警有7個兄弟,雖然衣衫不整,卻非常富裕,擁有大片的不動產,他們還專門雇請了一名槍手。
巴頓結識了鎮上的不少人,但對他們怎麼也捉摸不透。鎮上唯一的社交娛樂場所是一個小酒店,那裏又髒又爛,整天酒氣熏天,令外來人不敢駐足。
這裏是一片未經開發的荒野,方圓幾十公裏的土地野草叢生,危機四伏。野生動物俯拾即是,尤以鵪鶉、野鴨和野兔為多。
在外出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喜歡打獵的巴頓經常能夠輕鬆地打到獵物,給大家帶回美味,他也因此獲得了槍手的美名。
巴頓經常和戰士們騎馬在高山峻嶺上奔馳,從一個哨所趕到另一個哨所,有時整天不得休息,還得隨時提防墨西哥人的伏擊。
巴頓非常喜歡這項工作,認為這裏的生活很像當年外公在大西部度過的拓荒生活。但巴頓並不是來這裏拓荒的,他正在焦急地等待著戰鬥。
感恩節前夕的一個傍晚,設在埃爾帕索的總部打來電報,說是當夜可能有200名墨西哥人襲擊該鎮。
巴頓手下雖然隻有一百來人,但還是決心給敵人以迎頭痛擊。他立即製訂了反擊計劃,命令士兵嚴陣以待。
巴頓本想體驗一下戰鬥前夕的緊張氣氛,但令他失望的是,他感覺到這並沒有馬球比賽那樣興奮和激動。
更令巴頓大失所望的是,戰鬥沒有發生,一夜都平安無事。
第二天晚些時候,巴頓又接到命令去攻擊格蘭德河美國這一邊的墨西哥人營地。
但是,這次巴頓又撲了一個空,他們騎馬跑了100多公裏,連墨西哥人的影子都沒見到。
1916年3月9日,墨西哥起義軍襲擊了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哥倫布城,殺死17名美國人。潘興奉命出征,打擊墨西哥,抓住義軍首領。
巴頓可以說是應時代而出的一代軍官,他通過小道消息,加上巴頓敏銳的洞察力,知道了美國將要派遣遠征軍的消息,但同時又得知,自己所在的團不在改編之列。
但是巴頓執意前往,他為了見到潘興將軍,坐在他辦公室外的椅子上等了近40個小時,最終爭取到了與潘興將軍麵談的機會。
巴頓請求他無論如何都要帶上巴頓,將軍的答複是,大家都想去,為什麼要讓你去而不讓其他人去呢?
巴頓說:“因為巴頓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迫切上戰場。”
可惜,巴頓這簡單的理由,最終隻得到了這樣的一個回答,“好了,就這樣吧”。
還好,將軍待巴頓還不賴,巴頓又見了將軍一麵,並且再次提出請求,可結果還像上次那樣。
可巴頓並不灰心,回到家裏,就動手準備鞍具。
第二天早上5時,電話突然響起,巴頓剛拿起電話,就聽見將軍在電話那頭問道:“巴頓中尉,你需要多少時間準備?”
當巴頓告訴他一切準備就緒時,潘興將軍喊道:“你真是難以置信,我任命你為我的副官。”
巴頓聽到潘興將軍的話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不過他也不知道將軍為什麼忽然同意了自己的請求。
直到三年之後,巴頓才知道,當時他之所以決定帶上巴頓,是因為他自己就曾經做過和巴頓一樣的事情。
參戰機會的出現使得巴頓非常興奮,巴頓則暗下決心,一定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能夠參加這次出征,巴頓感到很幸運,為了證明自身的價值,他什麼活都幹。
部隊出發前,巴頓主要協助海恩斯少校翻譯電文。行軍途中,他又負責將軍的夥食。
進入墨西哥以後,巴頓更是跑前跑後,無所不幹。
巴頓跟隨潘興下部隊檢查工作,陪他騎馬參加演習,整理公文,管理膳食、馬匹、車輛、警衛、護衛部隊以及辦事人員等,此外還要與戰地記者打交道。
不久,部隊進入了墨西哥。這裏的溫差很大,白天炎熱,黑夜嚴寒,雨和雪下個不停。
潘興率領10000多人的遠征軍四處跋涉搜尋,結果連敵人的影子也看不到,追捕行動毫無進展,部隊的戰鬥激情很快就低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