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獻文禪位(2 / 2)

馮太後亦明白,如果他拒絕了獻文帝的建議,恐怕有人挑撥是非,挑唆手握重兵,位高權重的皇叔拓跋子推,大魏恐生內亂。

司空和其奴看出了馮太後的心思,出班怒奏道:“太後娘娘,皇上此言差矣!自古以來,君位隻傳於子,豈有顛倒人倫,侄以皇位反傳於叔者?故皇上之言,太後娘娘切不可采納,隻能從皇子中挑選才德兼備的新君!”

司空和其奴之言,頓時解了馮太後之圍。馮太後當著文武百官之麵大聲道:“眾位愛卿,皇上既然自言願禪位於才德兼備者為君,本宮以為,皇子拓跋宏聰明伶俐,飽讀儒家詩書,為人忠厚孝直,且年齡雖小,卻有治理天下之雄才,故本宮以為,皇上若禪位,當以皇子拓跋宏繼之,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文武百官見馮太後指定了皇位繼承人,皆山呼萬歲,拜倒於金殿之上,擁護馮太後的決定。獻文帝見大勢已去,隻得長歎一聲,同意禪位給自己的兒子拓跋宏。

馮太後吃過了幾次虧,此刻已經深深理解權力的重要性,她決不會再放棄權力,哪怕是給她親口指定的繼位人拓跋宏。

馮太後宣布因為拓跋宏年幼,尚缺乏治國的經驗,故馮太後再次臨朝稱製。擇日於太廟之中祭告天地和大魏的列祖列宗,尊獻文帝拓跋弘為太上皇,自己則為太皇太後,立獻文帝的大兒子拓跋宏為帝,史稱孝文帝。這一年,獻文帝拓跋弘正好十八歲,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孝文帝即位之初,已移居崇光宮的太上皇並沒有完全放棄手中的權力。不僅朝廷上重要的國務處理都要向他奏聞,他還屢屢頒布詔書行使大權,甚至親自率兵北征南討。公元475年(延興五年)冬十月,已為太上皇的獻文帝在平城北郊對蠕蠕遣使朝獻貢物,舉行了大閱儀式。這一切,使馮太後越來越覺得,自己要再次出麵執掌朝政,太上皇已經有礙手腳。就這樣,又一場宮廷事變悄悄引發了。

孝文帝拓跋宏,也的確是位聰明睿智的可堪造就之材。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在孝文帝還隻有4歲的時候,他就能為患癰瘡的父皇獻文帝吮吸膿血,以減輕父親的病痛。

他5歲接受父皇禪位,小小年紀竟悲痛不已,獻文帝不知所以,他卻言道:“我接替至親,內心的悲切無法表達。我心中是不願見到父皇離去呀!”

孝文帝的話傳到了馮太後耳中,馮太後感覺孝文帝過於聰慧,擔心日後對自己不利,便想要廢掉他。馮太後甚至曾經在寒冬臘月北風呼號之時,把隻穿單衣的孝文帝關到一間小屋裏,三天沒給飯吃。多虧了拓跋丕、穆泰和李衝等朝廷重臣的勸阻,她才改變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