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太後在誅殺了拓跋明和李欣後,獻文帝已經嚇得臉如土色。他的左膀右臂一下子被太後斬除,留給他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馮太後回身對著獻文帝拓跋弘說道:“皇上雖則聰睿夙成,剛毅有斷,但生性喜好黃老之道、浮屠之學。本宮嚐聽聞皇上常常與朝中士大夫和沙門一起高談玄理,雅薄富貴、厭倦國政、不以天下事為意。長久以為,大魏社稷危矣!皇上又任用奸佞之臣,朝中有材之臣卻被皇上廢之,寒我大魏忠直之臣之心。”
她轉而對著中書令高允、太尉源賀、司徒劉尼和司空和其奴道:“汝四位愛卿皆國之棟梁,忠直賢明。今汝等視之,皇上尚能治國乎?”
高允等人立知馮太後已有廢立之意,他們深知宮廷權力鬥爭的凶險與殘酷。今日之勢,馮太後已經完全占據了上風。如果馮太後再發婦人之仁,放過獻文帝,若獻文帝喘過氣來,日後隻怕馮太後大難臨頭,眾多擁護馮太後的老臣恐怕也不能保全身家性命。
高允等人拿定了主意,決不能給獻文帝機會,要借馮太後之手除掉獻文帝,另立新君。故眾臣竊竊私語了一會,由高允出班奏道:“啟稟太後娘娘,皇上沉迷佛道,不思國事。我大魏如今國庫尚不盈足,更有北方柔然不時擾邊,南朝劉宋虎視眈眈。君不明,則國危!臣等啟奏太後,請太後主持大義,於太廟前祭告大魏列祖列宗,議立開明新君!”
馮太後不言,緩緩以目掃視金殿之上群臣。文武百官聞得高允之言,已明太後之意,皆跪於金殿之上,請太後另立新君,一時震徹金殿。
獻文帝臉如死灰,他好後悔設計殺死李奕,落得今日被自己曾經無比尊敬和孝順的母後逼宮的下場。
他心中明白,現在的形勢已經一邊倒了,即使仍有少數親信之人,亦是朝中無關輕重的角色。何況這些人早已見風使舵,也在奏請太後廢了自己。獻文帝在馮太後的目光逼視之下,急中生智,謀得了一條退路。
他心中明白,如果太後另立新君,自己的下場肯定很悲慘,不是被廢為庶民,就是被幽禁深宮。故而在馮太後尚未正式對文武百官作出決定之際,獻文帝決心以退為進,先保得性命,再徐圖後計。
獻文帝跪地泣聲道:“兒臣糊塗,不堪國事,請母後責罰。兒臣願禪位於皇叔拓跋子推,兒臣自願居於後宮之中,再不過問政事,懇請母後許之!”
獻文帝這一招太出馮太後的意料,這拓跋子推,在馮太後設計誅滅乙渾之時,也發揮過重要作用,領兵與乙渾舊部相峙,為馮太後宮廷誅賊立下了功勞。
馮太後尋思,若自己答應讓皇拓跋子推做皇帝,則自己早就看中的皇孫拓跋宏就徹底失去了機會,她心有不甘。何況拓跋子推雖為皇叔,對於馮太後來說,感覺上也是外人了。她一心撫養教育獻文帝拓跋弘的兒子拓跋宏,今日上朝逼宮之前,早就想好逼獻文帝讓位於他兒子拓跋宏,卻不料獻文帝於絕境之中反將一軍,舍其親子而欲傳位於其叔,這讓馮太後一時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