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說:“皇上,臣高允知道犯了天威,論罪肯定要滅三族的,我不敢說假話,其實是因為太子念我教過他,可憐我,才故意這樣說為我開脫。“
高允就是這樣的人,典型的書生氣,不肯諂媚而說假話。太武帝又氣的又為之感動,就對太子說道:“高允這樣的人太難得了,是忠臣。麵臨生死攸關,仍能堅持說實話。太難得了。寧可少殺一個,赦免他吧。“
太武帝下令傳崔浩,讓別的大臣審崔浩。崔浩也是慌亂了,主要是要連累家人與親友。太武帝雖然赦免高允,可仍派太監負責審問高允與崔浩的事,高允答得井井有條。太武帝氣得沒轍,想饒高允都饒不了,畢竟高允讓皇帝下不了台。
他知道太子要保高允,就讓高允起草詔書,說明為什麼必須誅殺崔浩等人。高允被押到偏殿去起草詔書,良久不見動靜。太武帝派人去催,高允推說沒寫完,再催,還是說沒寫完。後來太監報告說,高允有事要當麵向皇上稟報。
侍衛把高允押來後,高允說:“浩之所坐,若更有餘釁,非臣敢知,直以犯觸,罪不至死。崔浩是否還有別的罪行,臣高允不知;如果隻是因為崔浩編《國記》,冒犯了天威,罪不至於殺頭。當年修國史之時,可是皇上親口說過要務必實錄,皇上可不能出爾反爾呀!”
太武帝氣得夠嗆,卻也沒辦法,自己確實說過。而且確實沒別的罪。如果不殺,臉麵何在?於是太武帝想了一個體麵的辦法,下詔把崔浩誅滅五族,其他的人隻殺本人。皇上落個好名聲,堅持了原則,寬大為懷,虛心納諫了。不殺高允,並采納了他的建議。當時臨刑時,被誅的128人中有一個高級官員感歎,高允真是聖人哪!
—貧如洗的高允,第二個優點是把筆匡國。他是有名的清官,能堅持糾正皇帝的錯誤。耿直的脾氣改不了。到了文成帝之後,還是這樣。文成帝挺喜歡他。一次文成帝說:“高允真忠臣也,朕有是非,常正言麵論,於朕所不樂聞者,皆侃侃言說……”
文成帝賞識高允,稱讚完畢,話鋒一轉,開始批評其他人,升高允為中書令。平原王陸麗說,高允家裏特別窮,朝廷賞賜時,到不了他,北魏的官員沒俸祿,他的級別小,賞賜不到,高允的妻子兒女生活艱難。
文成帝大為生氣,怒斥陸麗不早說。當天文成帝便和皇後馮媛一起率文武百官到高允家看去了,一看,家裏隻有草屋幾間,被子是布料的,棉絮都鑽出來了,老婆穿的是布衣,兒子上山砍柴,廚房裏隻是鹹萊。文成帝感慨不已,當場賞賜。高允的窮一是因為不貪汙,二是因為賞賜所得接濟更窮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