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白曜連聲稱謝,摸出早已備好的單子請乙渾過目。乙渾略一掃視,便喚管賬之人入堂,囑其盡按賬冊之上數目,盡皆交於慕容白曜。
慕容白曜心中大喜,他獻此計,非為乙渾,實為已所圖也。慕容白曜生性貪財,卻對拓跋氏忠心。他與乙渾合謀,隻是圖乙渾權勢,欲借其為自己多撈好處,並不想乙渾真的造反。
他看出朝廷百官已為小皇帝收心,乙渾逼帝禪位,必定遭遇百官激烈反對而不得逞。若乙渾之計敗,則必為皇帝所殺。若乙渾公然帶兵謀反,雖然能一時取得上風,可就算他殺了太後與小皇帝,又能怎麼樣?天下諸候必聯合討伐乙渾,至那時,乙渾必敗,拓跋氏之人再繼皇位,自己也因從謀乙渾而必受誅連。
故慕容白曜向乙渾獻收天下百官之計,心中自有他的打算。他知乙渾一人,富可敵國,故以收百官之心為借口,騙得乙渾大筆錢財。若日後乙渾事敗,慕容白曜也可以此狡辯,言自己忍辱負重,表麵上聽命於乙渾,實質對乙渾釜底抽薪,騙得其財,使乙渾即使謀反,也因軍糧餉銀不足而事敗。
慕容白曜取得乙渾大筆錢財之後,悄然命人隱藏起來,然後奉乙渾命,周遊全國各地。每至一地,慕容白曜便以乙渾之權勢恫嚇百官,敲詐勒索,取得大筆錢財。
慕容白曜老謀深算,既騙乙渾之財,又敲詐百官,兩官獲財,中飽私囊。若事敗,他早已有策對答皇帝,言自己所為,實為故意激起百官對乙渾怨恨之心,暗中助帝鏟除乙渾。
就在慕容白曜離京之後,馮太後也開始緊鑼密鼓行動起來,實施誅殺乙渾大計。在馮熙的內外聯絡下,各諸候王被告之,趁冬至大祭之時,齊齊赴京,密領太後懿旨。
冬至將近,獻文帝聽太後之計,以皇帝之命,降詔從外地召回五位皇叔,拓跋曇、拓跋子推、拓跋新城、拓跋天賜、拓跋小新城。
這五位皇叔,俱是拓跋氏皇室至親,皆手握重兵。五位皇叔中,地位最高、兵力最強的是拓跋曇,他曾得文成帝詔命,令其“使持節”,意思就是他能代表皇帝相機行事的。有權對朝廷文武百官、地方官吏立即逮捕,甚至先斬後奏。
五位皇叔中,地位最低、兵力也最少的是拓跋小新城。這個拓跋小新城雖然最末,被封濟陰王,不過他精通五略,曾帶軍征討,智勇雙全。
在文成帝禦駕親征柔然之時,濟陰王拓跋小新城帶兵出征,與敵軍對陣之際,命軍士故意在在酒中放置麻藥,佯裝不敵,留下空城而倉皇‘敗走’。
史書上記載,“賊至,喜而競,飲,聊無所備”。意思就是當敵兵正洋洋自得,以為不戰而勝時,拓跋小新城突然帶軍殺回,敵人措手不及,盡被拓跋小新城俘獲,大勝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