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位皇叔各有所長,為馮太後最為倚重。隻要五位皇叔能知朝廷之危,以為外援,則乙渾必不敢輕易舉兵謀反。
太後召回五位王爺,要向他們交底,密授機宜,給他們布置三個任務。這五位皇叔,長期駐守在外,根本不知道最近幾個月內,京城發生的事。
當馮太後密召他們,告之他們曰:乙渾將反!五位皇叔都不禁驚呆了。忠於朝廷的五位皇叔向馮太後起所誓,欲立即各回封地,帶兵前來征討乙渾。
馮太後道:“皇叔切不可如此!若皇叔們帶兵前來征討乙渾,雖然各位皇叔合力,遠在乙渾軍兵之上,但若乙渾拚死抵抗,一時亦不得勝。若此仗一打幾年,則必生靈塗炭,我大魏元氣大傷。若南朝劉宋見之,必生起兵吞我大魏之心,再兼北方柔然,亦必起兵犯境,我大魏何以守?必亡國也!”
五位皇叔聞得太後之後,麵麵相覷。拓跋小新城道:“幾位兄長,太後娘娘之言甚善,吾等不可輕易行事。若我們五人帶領大軍壓境,乙渾必狗急跳牆,而先害皇上與太後也!若如此,吾五人皆大魏之千古罪人也!”
馮太後喜極而讚,言拓跋小新城果然機靈。她告訴五位皇叔,現在乙渾專權,雖然皇帝已經奉太後之命親政,不敢公然於朝堂之上當著百官之麵矯詔。然五位皇叔各統兵於外,如果乙渾矯詔,五位皇叔必不知真假。
故馮太後密付五位皇叔三條計策:其一,若朝廷有聖旨至,若不為太後懿旨,決不能聽從。拓跋子推疑道:“太後娘娘,朝廷若有聖旨,吾等豈能不從?抗旨不遵者,皆死罪也!”
馮太後道:“五位皇叔必疑,本宮非欲讓五位皇叔不遵從聖旨,是言皇叔們切不可奉皇帝之旨,隻能聽從本宮懿旨!”
拓跋子推疑惑地看了看太後,一言不發。馮太後心中自然有數,她知道拓跋子推必是疑太後欲奪皇上之權,故而命他們五人隻能聽從太後懿旨,而不能遵從皇帝聖旨。
馮太後鄭重地道:“五位皇叔勿疑,當今皇上,本宮視若親生,豈有架空皇上之意?皇上年幼,乙渾所慮者,止本宮也!故本宮用計,令皇上親政,本宮退居深宮不問朝政,以慢乙渾之心。乙渾果然中計,見本宮諸事不問,早已忘了本宮的存在。”
“乙渾若謀反,必要防五位手握重兵的皇叔。本宮唯恐乙渾狗急跳牆,對五位皇叔下手。若乙渾矯詔,皇叔不察,奉旨來京,讓乙渾扣押甚至殺害,則本宮之策盡毀,大魏安能存焉?”
馮太後頓了頓道:“乙渾現在的注意力,盡在皇上身上。故乙渾若誘五位皇叔進京,必以皇帝之命矯詔。皇上所行,皆奉本宮之計。本宮已經暗付皇上,決不可聖旨詔皇叔進京。故皇叔若接皇帝聖旨,此必是乙渾矯詔,決不可奉詔而來。”
拓跋子推聞言大悟,方明馮太後之用心良苦,連忙跪地請太後恕罪。馮太後親自扶起拓跋子推,繼續道:“今日召見五位皇叔,眾皇叔心中自不必恐慌,本宮料乙渾決不敢現在對五位皇叔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