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渾也頗為欣賞慕容白曜的打仗謀略,兩人惺惺相惜,引為知已。後來,乙渾被太後封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又趁著太後養傷,皇帝年幼居喪之機,竊得了朝廷所有大權,成為人人皆欲攀附的大樹。
這時的慕容白曜覺得機會來了,自己也不用再一直偽裝下去。他可能覺得乙渾看得起自己,與自己私交也非一般,故他也應該投桃報李,頗所俠附,開始投靠並巴結乙渾。
乙渾此時,也因為開始與賈秀相互猜忌,急需一個能為他出謀畫策之人。慕容白曜的投靠,使得他大喜過望。不論是智謀還是打仗,慕容白曜都更勝賈秀一籌。
有了慕容白曜,乙渾覺得賈秀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他始終覺得賈秀對他這時反而是個威脅,他與賈秀密謀之事,如傳揚出去,恐怕太後與皇帝都不能放過自己;就算乙渾謀反做了皇帝,此事傳揚出去,也恐天下臣民恥笑。
賈秀乃智謀之士,他因為沒能如願以償地當上太尉後,便開始懷疑乙渾暗中搗鬼。對乙渾存了戒心的賈秀,見到乙渾重用負責禁軍的殿中尚書拓丕和善於打仗、精通謀略的尚書右仆射、南鄉公、安南將軍慕容白曜,知已大勢已去,自己對乙渾已經毫無利用價值。
賈秀的危機感與日俱增,他敏銳地感覺到,丞相乙渾在尋找機會除掉自己。若不是獻文帝親政,於文武百官前在居喪其間,不殺大臣之旨,恐怕自己也早為乙渾矯詔所害。
賈秀這時想起投靠太後與皇帝,他意識到,小皇帝看似年幼,那近乎兒戲的詔命,卻極大地束縛了乙渾胡作非為的手腳,這必不是偶然。
賈秀前思後想,終於悟出了這必是太後的意思,令小皇帝在前台麻痹乙渾,自己在幕後策劃指揮。賈秀心中明白,馮太後非常人可及,她在暗,乙渾在明,乙渾驕橫無比,太後卻是綿裏藏針而乙渾卻渾然不覺,雙方的力量此長彼消,終有一日,乙渾必為太後與皇帝所殺。
賈秀決意投靠皇帝與太後,雖然他知道自己與乙渾勾搭的事,已是罪不可赦,但他仍抱著一絲僥幸心理,希望能在太後、皇帝與乙渾的對抗中立下功勞,縱使功罪相抵,也得保得自家性命。
他一直在苦苦等待時機,慕容白曜為乙渾出的一個主意,給了賈秀一個絕佳的討好皇帝與太後的機會。
乙渾權勢熏天,他雖然驕橫,卻也不是糊塗之人。他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旦失去權勢,必為皇帝與太後所殺。
事情走到了這一步,乙渾已經沒有了退路。本無野心當皇帝的乙渾,此刻把自己逼到非做皇帝不可的地步。他隻有成為皇帝,才能保住自己性命。
然而,北魏的獻文帝此時剛剛是一弱冠少年,怎麼可能輪到乙渾來當皇帝呢?何況就算獻文帝暴斃,還有其他皇室宗親可以繼位。故乙渾想當皇帝,唯一的辦法便是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