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及文成帝臨終所囑,言乙渾無野心,忠勇耿直,可委以重任之言,馮太後不禁長歎一聲,她乃悟此一時彼一時,人心不足,此時的乙渾,恐有篡帝位之意。
陸麗之死,讓馮太後徹底看清了乙渾的野心,也促使馮太後放棄了乙渾還權的幻想,使得馮太後下定決心除掉乙渾。
陸麗被乙渾殺害,促使馮太後開始了第一次真正的蛻變,為她日後成為千古一後埋下了伏筆。馮太後開始對一係列事件重新認識,和對人生目標也重新定位。
由於馮太後小時即遭受滅門之難,在宮中又是罪人之女,後來才在陸麗與姑媽馮昭儀及保太後的扶持下成為貴人,最後又用計謀手鑄金人成為皇後,在文成帝死後又成為了皇太後,她的人生軌跡和社會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但馮太後初期隻想在皇宮內立足,特別是成為皇後後,欲象尋常百姓人家一樣,做個良妻賢母,相夫教子。雖然事實讓她變得心機重重,終於登上皇後之位,但她對於獻文帝拓跋 弘還是視若親生,隻想做個高貴的皇太後,卻並沒有太大的權力野心。
但陸麗之死讓她開始重新認識朝廷內外的變化,她得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得重新考慮自己應該承當的社會責任。
她意識到大魏危難之時,需要她出來整頓亂局。她有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核心就是責任感,馮太後現在想這樣的亂象,皇帝年幼,作為太後應當怎麼辦?因此意識到她得對江山對百姓負責。所以,她開始了從相夫教子這個角色,向真正的政治家角色發生蛻變。
過去不間朝政,現在是必須過間,得有魄力,有策略。二是必須重新認識乙渾。乙渾立下過戰功,但是飛揚跋扈,多次與大臣們爭執,有些大臣目空一切,可是沒有篡位等野心。現在皇帝居喪,自己燒傷,他們把乙渾當作臂膀來看。現在乙渾居然敢殺陸麗,這就說明乙渾現在成為了最厲害最危險的對手了。
乙渾在文成帝死前是車騎大將軍,陸麗會被乙渾殺害,就是因為低估對手,馮太後肯定得接受這個教訓,不可低估乙渾。因此不可能立即除掉乙渾,得有成熟的計劃,等待時機。
三是必須重新調整自己給外界的印象。馮太後本來給天下臣民塑造的形象是母儀天下的皇後,百事不間。馮太後決定仍舊保持這個形象不作任何改變,以迷惑乙渾及黨羽們。
雖然馮太後認為得假裝對乙渾野心渾然不覺,但同時還得調整某些印象,這是小範圍的。現在百官震恐,都不知道怎麼辦。現在要讓皇帝知道,有依靠,要讓朝中那些大臣們知道,有依靠。
這是她要出來悄悄讓大家知道大魏王朝,有馮太後在,江山不會亂。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切言行得在機密情況下進行,不能讓乙渾有所察覺。否則讓乙渾政變,就難以戰勝了,更是能造成生靈塗炭的惡果,因此,誅殺乙渾得在極機密的情況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