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巧換金砂(2 / 2)

馮媛緩緩而道:“高大人,外戚進出宮中甚為不便。定州刺史馮熙乃本宮親哥,為皇親國戚,可命其招匠人施工;內務之法,可由後宮總管張山負責。高大人,本宮為一女流,不便說朝廷之事,如何處之,當由高大人定奪!高大人,本宮倦了,你告退吧!”

高允心中已經大白,欣欣然與馮媛道辭。

第二天朝堂之上,高允奏道:“皇上,高允有本要奏!我大魏開國以來,皆以手鑄金人選後宮之主。皇後賢德,則為我大魏之幸。臣高允以為,若選賢德皇後,必禱告上天。若我大魏國運昌盛,則天意必佑皇後手鑄金人一舉而成!故高允懇請皇上設一祭天之壇,祭告上蒼我大魏欲立皇後之事,未知聖意如何?”

文成帝拓跋濬聞言,龍顏大悅,讚歎道:“高太傅之言甚善,朕準之。高太傅精通術數,可曾禱告上天於何處設壇?”

高允叩謝道:“謝皇上!臣夜觀天象,見紫微之氣聚於宮中,故臣以為,若設壇於宮中方合天意!”

文成帝道:“準奏!今天下朝之後,高太傅可於宮中察看,選定祭天壇址!”

高允道:“謝皇上!臣還有一事相奏!若於宮中設壇,朝臣外戚進出宮禁,不合我大魏禮製。定州刺史、昌黎王馮熙為馮貴人之兄,身為皇親國戚,蒙聖意得以常走動後宮之中,故臣高允保薦昌黎王為外務監工,負責建壇所需一應材料的運送!又後宮總管張山,多年以來理後宮之事,兢兢業業,不敢有負聖恩,可當建壇內務之使!”

文成帝道:“高愛卿言之甚善,朕皆準奏!高愛卿可於今天焚香禱告,於宮中選址,明日即可開工!”

散朝之後,高允奉旨進入後宮,焚香禱告之後,假意四處察看,最終定址於鑄造府側。

張山聞得高允於朝堂之上保薦其為內務總監,不禁心中大喜。宮中大興土木,此為肥缺,自可大撈油水。

他見馮熙與他同為監工,負責外務,知此必為馮貴人之計。又聞得高允選址在鑄造府之側,心中更是雪亮。調換金砂之難已經解決,張山心病已除,邀請李奕飲酒作樂,暗自盤算如何多得銀兩之事。

高允選址既定,張山即日便奉聖意開工。令工匠挖掘壇址之處泥土,裝於大車之內,又暗中差心腹太監,另裝數車金砂夾雜於大車之中,運至郊外,與早已等候在那的馮熙會合,於空車之中回填上好金砂,複拉回鑄造府。

不消幾日,宮中鑄造府中陳年金砂,已經鬼不知神不覺地換成了馮熙早已準備好的定州上好金砂。馮熙也暗中密令心腹之人,把宮中陳年金砂複運回定州以補庫房。

祭壇建造之時,張山也從各宮之中,抽調宮女太監集中於鑄造府中。此為大魏祖例,但凡皇帝欲命後宮嬪妃手鑄金人之際,宮中抽調之人,必聚於鑄造府內,由宿衛禦林軍把守,不得與任何人交往,以絕舞弊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