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欲待離去,李奕喝止道:“張大總管,你既知此事關係重大,匆促之間諸物難以籌辦,何不另想辦法?”
張山正沒主張之間,聞得李奕此言,知其話中必有深意,遂留步道:“李大人,張山愚鈍,還望李大人不吝賜教!”
李奕張望一下左右,小聲道:“張總管,小將聞得定州出上好金砂。今馮貴人之兄、昌黎王馮熙馮大人正出任定州刺史,張大總管緣何不前往相求乎?”
張山猛省,連聲道謝,匆匆離去。張山差心腹之人,六百裏加急,星夜奔赴定州,向定州刺史馮熙呈上密信。
馮熙回信說,早已準備上好的金砂數十擔,如張大總管需要,自可悄然奉上。不過金砂為皇家上貢之物,如何與宮內陳砂調包,還得請張大總管拿主意。
數十擔金砂如何悄悄運進宮內而不讓人疑心,這無異於上天摘星,愁壞了張山。
就在張山犯難之時,馮媛已經密召高允進宮。馮媛對高允言道:“高大人,天文曆法、奇門遁甲之事,朝中無人能與高大人比肩。本宮一月後,將要手鑄金人。本宮心中惶恐,欲禱告天地,祈求手鑄金人成功,還望高大人鼎力相助。”
高允道:“娘娘,高允難得脫國史之獄,全賴娘娘當年獻策於太子殿下,高允粉身碎骨,亦不足以報答娘娘大恩。娘娘手鑄金人必將成功,為我大魏皇後,此乃我大魏之福也!娘娘不提,高允也正有此意,欲建一壇禱告神明,佑娘娘成功!”
馮媛微笑道:“本宮若得高大人親自設壇祈福,心中自安也!當年蒙高大人所授玄門之術,本宮尚無機會一試。今本宮依高大人之法,於宮內覓得一處,欲設壇祭天地,不知高大人有何感想?”
高允本是聰明伶俐之人,聽得馮媛之言,雖似請教之意,卻實為命令耳!故高允立即言道:“娘娘聰慧,古今罕有!雖高允授娘娘玄門之術,奈何年歲已高,老眼昏花,恐選壇之址有誤,惹怒神靈,則高允為大魏罪臣也!”
“娘娘之術,師承高允,卻已遠勝高允。既然娘娘已經覓得壇址,眼光必在高允之上。不知娘娘欲築壇何處?高允得之,當以臣名奏請皇上而為之!”
馮媛微笑道:“高大人乃我朝重臣,但有所奏,皇上無有不準!高大人,本宮視宮中鑄造府側有一空地,乃福源之所,於此處築壇,神明必佑本宮!”
高允大讚道:“娘娘高見,高允也正有此意。娘娘,高允告辭,來日朝堂之上,把此事奏請皇上!”
馮媛淡淡地道:“高大人,本宮祈禱之所在於後宮。按我朝律法,朝臣外戚不得聖意不能私自入宮。不知高大人欲舉薦何人監造祭壇?”
高允雖然不知馮媛真實用意,可也知此事關係重大,不敢惹惱馮貴人。故高允不假思索地回道:“娘娘,高允愚鈍,久離朝堂,恐用人有誤,不知娘娘可有何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