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在商海中塑造完美人生 (2)(2 / 3)

d創新意識

機遇是意外的、異常的,因而用常規方法解決機遇問題很困難,這就需要管理者有創新意識,尋求新的對策和方法。

頭腦的準備,不僅是心理、意識的準備,而且還包括經驗和知識的準備,因為處理機遇現象很難像一般事務那樣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而主要是憑領導者的經驗、知識的儲備進行決策。這主要是指管理者必須有豐富的經驗、淵博的知識內容與合理的知識結構。這樣,在機遇出現時,才能觸類旁通,引起注意並做出判斷。

卡耐基認為,機遇能否被利用,還取決於利用機遇的實力準備。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一個有利機遇往往被幾個人同時捕捉。在這種情況下,究竟誰能把捕捉到的機遇利用起來,這就要取決於實力的對比和競爭了。

◎?"要善於創造機遇

卡耐基認為,時機雖是超乎人類能力的大自然的力量,但人在機遇麵前,不都是被動的、消極的。許多能成大事的人不愁不煩,總是靜待機會的到來,但更多的時候,是積極地、主動地爭取機會,“創造”機會。世界上最需要的,正是那些能夠製造機遇的人。

其實,在主動進取的人麵前,機會完全是可以“創造”的。培根指出:“智者所創造的機會,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隻是消極等待機會,這是一種僥幸的心理。正如櫻樹那樣,雖在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而它卻無時無刻不在養精蓄銳。”人在待機之時,時時審時度勢,見縫插針,以尋求有利自身發展的機會。

人不僅要把握機會,更需千方百計,創造機會。走向成功的人,絕不是一個逍遙自在、沒有任何壓力的觀光客,而是一個積極投入、“執迷不悟”的參與者。善於製造機遇,並張開雙臂迎來機會的人,最有希望與成功為伍。積極創造機遇,也正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人生態度。

機遇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它的到來,條件往往十分苛刻,且相當稀缺難得,它並非那樣輕易得到。要獲得它,需要極大的“投入”,才會有“產出”,需要高昂的代價和成本,這就是準備相當充足的實力、雄厚的才能功底。

你對機遇怠慢、冷落、漫不經心,它也不會向你伸出熱情的手臂。主動出擊的人,易俘獲機遇;守株待兔的人,常與機遇無緣,這是普遍的法則。你若比一般人更顯出主動、熱情的話,機遇就會向你靠攏。

機遇最喜歡愛拚善攻、有挑戰性格的人,它最樂意為這樣的人“效勞”。所以,在機遇麵前,無疑需要敢於拚搏、鍥而不舍的勁頭,將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隻有勇於戰勝那些看似難以克服的困難,才使機遇發揮出極大的效能。有些人為艱難所折服,就會使已到手的機遇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使自己功虧一簣,也使機遇的流失。

在經營自己的人生時,我們不僅要做一個積極的“生產商”,而且要做一個稱職的“推銷員”。世上“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是因為“伯樂”在明處,而“千裏馬” 潛藏於暗處,而且“伯樂”也受到精力、智慧、時間、地位和信息獲得、活動範圍等多方麵的限製,盡管他們卓有眼力,也難以識盡天下之才。因此,“千裏馬”就要踏上社會的舞台,到廣闊的空間一顯身手,拿出自己的成果來,以初步的成果作為敲門磚,敲開“伯樂”的家門。

機遇的抓獲,是一個逐步進行優勢積累的過程。從不少成功者的經曆看,他們都是創造機遇並充分利用機遇的智者。一開始,他們是一麵勤奮地、精心地積累,一麵在尋覓機遇。當他們有一定程度的知識、能力功底時,機遇就會不期而至。當他們利用實力和機遇取得成績後,又會遇到質和量更高、更利於自身發展的新機遇。

卡耐基說:“創造機遇需要一種韌勁、磨勁,需要耐心,當你確定明確的奮鬥方向,有堅定的信念,並時時刻刻準備‘接納’機遇時,就有可能得到機遇女神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