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喬治·羅納另外寫了一封信說:“你這樣不嫌麻煩地寫信給我實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並不需要一個替你寫信的秘書。對於我把貴公司的業務弄錯的事我覺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寫信給你,是因為我向別人打聽,而別人把你介紹給我,說你是這一行的領導人物。我並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錯誤,我覺得很慚愧,也很難過。我現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學習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錯誤,謝謝你幫助我走上改進之路。”不到幾天,喬治·羅納就收到那個人的信,請羅納去看他。羅納去了,而且得到一份工作。喬治·羅納由此發現,“溫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氣”。
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和快樂,我們至少要原諒我們的仇人,忘記我們的仇人,這樣做實在是很聰明的事。
在美國曆史上,恐怕再沒有誰受到的責難、怨恨和陷害比林肯多的了。但是,林肯卻“從來不以他自己的好惡來批判別人。如果有什麼任務要做,他也會想到他的敵人可以做得像別人一樣好。如果一個以前曾經羞辱過他的人,或者是對他個人有不敬的人,現在卻是某個位置的最佳人選,林肯還是會讓他去擔任那個職務,就像他會派他的朋友去做這件事一樣……而且,他也從來沒有因為某人是他的敵人,或者因為他不喜歡某個人,而解除那個人的職務。”很多被林肯委任而居於高位的人,以前都曾批評或是羞辱過他——比如像麥克裏蘭、愛德華·史丹頓和蔡斯。但林肯相信,“沒有人會因為他做了什麼而被歌頌,或者因為他做了什麼或沒有做什麼而被罷黜。因為所有的人都受條件、情況、環境、教育、生活習慣和遺傳的影響,使他們成為現在的這個樣子,將來也永遠是這個樣子。”
卡耐基常常站在加拿大傑斯帕國家公園裏,仰望那座可算是西方最美麗的山。這座山以伊笛絲·卡薇爾的名字命名,紀念那個在1915年10月12日像軍人一樣慷慨赴死——被德軍行刑隊槍斃的護士。她犯了什麼罪呢?因為她在比利時的家裏收容和看護了很多受傷的法軍、英國士兵,還協助他們逃到荷蘭。伊笛絲·卡薇爾說過兩句刻在紀念碑上不朽的話語:“我知道光是愛國還不夠,我一定不能對任何人有敵意和怨恨。”四年之後,她的遺體轉移到英國,在西敏寺大教堂舉行安葬大典。卡耐基在倫敦住過一年,他常常到國立肖像畫廊對麵去看伊笛絲·卡薇爾的那座雕像,同時朗讀她這兩句不朽的名言:“我知道光是愛國還不夠,我一定不能對任何人有敵意和怨恨。”
永遠不要去試圖報複我們的仇人,因為如果我們那樣做的話,我們會深深地傷害自己。不要浪費一分鍾的時間,去想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
◎?"切忌鋒芒畢露
作為領導者,如果有著很強的能力或洞察力,如何善用這種能力就成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如果用得不當,也就會如同南轅北轍一樣,離你的初衷大相徑庭。
比如同在一個公司,大家麵臨著同一個任務,可是你的才幹遠在別人之上。這時你將如何呢?一種選擇無疑是放開手腳,不顧別人大幹一場,你也許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本領,但是在別人看來,這全是你個人的成績。那麼究竟這樣好不好呢?首先,你的上司會認為自己缺乏知人善用之明而不安,甚至有的上司更會害怕你的才能超過他,在某一個時刻會取而代之。而你的下屬卻認為你幹得這麼出色,他們就永遠沒有表現的機會,因而他們心裏也會不安。於是,群體的效應自然就發揮不出來了,甚至總的效率反而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