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中小企業合理避稅的四項措施(1 / 2)

依法納稅是企業的義務。納稅義務具有強製性和無償性,任何形式的偷稅、漏稅、抗稅都是要受到法律製裁的。由於我國稅率高,企業負擔沉重,如何合理避稅是企業共同關心的問題。

合理避稅是在遵守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采取合法的手段對納稅義務實施“避重就輕”的合理規避,減少稅款支出。合理避稅是企業以對法律和稅收政策、法規的詳盡研究為基礎,對現有稅法規定的不同稅率、不同納稅方式的靈活利用,使企業創造的利潤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歸企業。合法規避稅收與偷稅、漏稅以及弄虛作假有質的區別。合法避稅是企業應有的經濟權利。

我國已批準成立了40多萬家外企,相當數量的外企通過各種避稅手段轉移利潤,造成從賬麵上看,有較大虧損,虧損達60%以上,年虧損金額達1200多億元。按照稅法規定,以後的贏利可以彌補前年度的虧損。因此,我國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稅約300億元。摩托羅拉、惠普等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的企業都設有專門的“稅務經理”,而且年薪都高達50萬元左右,部門人員也很多,這理應引起中小企業的深思。

第一,主動進行納稅籌劃

合理避稅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從企業經營之初即進行策劃的精細工作。中小企業要重視納稅籌劃工作,而且要有專人做這項工作。納稅籌劃是以稅法為準繩,以企業經營實踐為根據,以實現企業稅賦最小化為目的,以和諧調節企業與國家經濟利益為手段的重要工作。納稅籌劃是一項與管理科學密切關聯的交叉性前沿學科,是一門高智商、高“含金量”的新興職業,是一項涉及麵廣,理論與實踐並重的複雜的係統工程,是能夠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重要工作。進行納稅籌劃的先決條件是精通稅法,注重研究國家的稅收政策和法規,“吃透”稅法有關的優惠條款,尤其對是否有地區、行業性稅收政策傾斜,減免稅期限規定,境外納稅是否有避免雙重納稅的規定,以及一切可以減少稅賦的條款和規定,更要了解於胸。

第二,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

稅法中有關於減免稅的規定,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納稅籌劃就是一條不漏地研究“吃透”這些減免稅規定和所有的優惠政策,要用好、用足。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從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2年;利用“三廢”作為主要原料的企業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征所得稅;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與其有關的谘詢、服務、培訓等,年淨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征所得稅等等。另外,現在全國各地經濟開發區如雨後春筍,他們開出的招商引資條件十分誘人,大多均以減免若幹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各種費用等等條件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如果企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或受鼓勵產業,如此優惠的條件當然將成為企業規避稅收的優先考慮因素之一。

有一個案例很能說明問題。卓越谘詢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管理谘詢公司,共有員工10名,預計年銷售額為1000萬元。公司按照正常情況應該繳納營業稅、所得稅總計在80~100萬元左右。納稅籌劃的結果是少交了不少稅,而且還不違法。2003年9月國家出台了一項稅收優惠政策,該政策規定:在2005年底前,新辦的服務型企業,安排失業、下崗人員達到企業職工總數30%(含)以上的,可以免征三年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這家管理谘詢公司利用這一政策,安排2名下崗女工在食堂幹活,再安排1名失業或下崗人員開車,這樣,相當數額的稅就不用交了。另外,2004年的稅務政策規定:新辦的私營企業安排城鎮退役士兵達到企業職工總數30%比例的,可以免三年營業稅和所得稅。這家公司的另外一種安排,可以招1名退役男兵開車,招2名退役女兵做秘書和話務員,同樣可以規避掉不少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