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客觀分析市場信息
市場信息判斷失誤誤判斷將將可能導致中小企業投資的失敗。例如,國家曾明確未來將取締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許多企業敏銳地捕捉到這條信息中蘊含的巨大商機,紛紛投資綠色環保餐具行業。由於環保餐具價格較高,大量餐飲企業視國家禁令於不顧,仍然違規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及後來上市的“環保”替代品——一次性PP餐具。原本預測年需求總量為120億件,潛在銷售額不低於30億元的環保快餐具市場,實際需求量遠遠小於預測需求量。全國170家左右的綠色環保餐具生產企業,大約有2/3以上相繼停產轉產,一些原來還能勉強開工的企業由於缺少流動資金或其他經營上的原因,紛紛停產關門,能夠維持正常生產的企業不超過20家。
第五,不可盲目追求規模經濟
與自己企業的投資實力、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相適應的、符合市場運行規律的規模擴張,有利於增加企業利潤,促進企業發展;反之,則阻礙企業的發展,甚至導致企業破產。所以不可盲目追求經濟規模。
第六,預測新行業投資的風險
傳統產業競爭的白熱化,往往誘導人們致力於“求新求異”,將眼光投向一個個未知的領域,如一度如火如荼的互聯網,以及生物製藥、環保產業等。新的領域投資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利益,但與成熟產品相比,其風險程度也大。尤其是如果對實驗產品進行規模化生產,將可能產生難以估量的損失。要減少對新行業投資的風險,投資前必須做充分的市場調查,結合方方麵麵預測其風險,謹慎投資;要清醒地認識到投資目的不是“趕時髦”、“追時尚”,而是要贏利,確定投資項目首先要有詳細的贏利計劃,不要被各種時尚潮流所迷惑;任何一種市場上出現新的項目,既要弄明白其中的法律禁區,還得考慮人們的消費習慣和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2001年海南首家“人體克隆”店停業,高估了市場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重要原因。新的項目一般很難被消費者一下子接受,因此要有失敗的承受能力,還得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第七,做好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是許多著名企業成功擴張的成功途徑之一,但品牌延伸把握不好,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惡果。一些企業過度拓展產品陣容,結果卻連累了企業主要產品的信譽,削弱了品牌影響力,致使品牌資產損失慘重。
規避品牌延伸風險,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知名品牌與其延伸品牌的品牌定位要一致。延伸品牌的質量、外形設計、包裝等要與原知名品牌定位相協調。
2.知名品牌與其延伸品牌的目標市場、價格檔次應相近。
3.知名品牌與其延伸品牌的服務係統應相近。
4.品牌延伸應根據企業和產品的現狀而定,不能盲目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