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個生產葡萄酒的企業老總深知自己的實力遠遠不能與張裕、王朝、長城等行業“大象”相抗衡,但他通過市場調查發現,這幾個行業巨頭都沒有涉及高價位的紅酒領域,心中一陣竊喜,這不是“人無我有”的突破點嗎?在一陣緊鑼密鼓的籌備後,該企業重點推出了高價位的紅酒,誰知產品進入市場後,銷售情況很不好,企業很快就陷入了資金周轉不靈的尷尬境地。時下在中國,高品位、高價位的紅酒完全是洋酒的天下,連國產紅酒的行業“大象”們都不敢貿然介入,而這個堪稱機靈的“猴子”卻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就一頭闖了進去,結果吃下了“大象”都不敢吃的有毒獵物。
第四,把“小舢板”焊成“航空母艦”
中小企業要發展,目標是要成為大企業,這樣的雄心壯誌無可厚非,值得肯定。但盲目地貪大求全,卻是一種市場決策的失誤。有一種傾向認為,企業越大越好,跨的行業、地區越多越好。企業界有句流行話:“要把小舢板焊成航空母艦”。在某些經濟學家鼓噪的“企業並購”、“企業擴張”、“多元化經營”理論的誘惑下,中小企業在成功掘取“第一桶金”之後,便飄飄然起來,過分地相信自己的感覺、能力和判斷,過分地依賴並囿於自己狹隘的成功經驗,過分地迷戀自己成功的往事和曆史,任憑個人英雄主義崇拜在企業中蔓延開來。非理性的意念和思維強烈支配著企業家們,認為什麼生意都可做,什麼行業的錢都想賺。在“好大”情結驅使下,一種盲目的戰略選擇暗流在悄悄湧動,於是,做洗衣粉的賣起了飲用水,搞軟件的幹起了房地產,做胃藥的賣起了酒,白色家電向黑色家電延伸……在致命誘惑麵前,忘卻了經濟的一般規律,忘卻了理性的分析和選擇,任憑野心和貪欲的野馬在陷阱密布的商界裏橫衝直闖。最終,靠借貸拚湊起來的“航空母艦”剛入水就沉沒了。
巨人集團就是一艘沉沒的“航空母艦”。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公司是創建於1991年的民營高科技企業,創始人史玉柱。巨人集團依靠以高科技產品為載體的雄厚知識資本,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就成為銷售額近4億元、利稅近5000萬元、員工達2000多人的大型企業集團。1992年,史玉柱的事業處在巔峰時期,電腦軟件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公司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1億元。傲然臨風的史玉柱決定建造一座大一點的辦公樓,最初的計劃是蓋38層,取名巨人大廈。整個項目大概需要資金2億元,工期為2年,按照巨人公司當時穩健的發展態勢和實力,建成這座大廈應該不會有大的問題。然而,在國人普遍存在的“好大”情結,特別是在政要人物“好大”情結的鼓噪和催化下,史玉柱固有的“好大”情結急劇膨脹,於是將巨人大廈節節拔高:巨人大廈的設計從38層驟升到了54層。後來聽說廣州要建全國最高的樓,於是決定建63層,再後來在巨人公司應該為珠海爭光的呼聲中,巨人大廈定位到64層,奪個全國“第一高樓”。再後來一位敏感的細心人,告訴史玉柱說,“64”這個數字好像很不吉利……史玉柱覺得有道理,一不做二不休,巨人大廈索性定為70層。樓層在節節拔高,預算投資也由最初的2億元陡增到12億元,預計完成的工期也由2年延長到6年。資金缺口大,時間跨度長,危機在公司迅速蔓延。最終巨人集團資金鏈斷裂,並欠下了2億元的債務,聲名顯赫的史玉柱也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了。
§§第四章 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