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偏離航道有可能觸礁
中小企業在市場決策中的最大失誤往往是輕易變更核心業務。
核心業務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核心業務可以給市場和消費者一個明確的概念:該企業主要是做什麼的。如果企業的核心業務能依托核心能力形成一種對內兼容、對外排他的技術壁壘,那就能在紛繁複雜的市場中保持應有的競爭優勢。企業決策者一定要明白:自己企業的核心業務範圍是穩定的還是變化的?哪些領域是該不惜一切代價去保護的,是不能變更的?企業的“航船”時刻都不能偏離“航道”,否則,就有觸礁的危險。改革開放中有許許多多曇花一現的企業,這類企業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不注意維護自己的核心業務,不懂得如何培育核心能力,盲目地進行業務擴張而導致局麵失控。《孫子兵法》中曾提到“交地無絕”的謀略,意思是應當堅守自己已有的有利地位,用於商業領域,則是指企業應當堅守自己的主業,用自己的拳頭產品來經營市場。特別是中小企業,更應當選擇一種特長業務、特長產品作為自己的核心業務。實踐經驗證明,核心業務相對突出,專業化程度比較高,並適時進行戰略調整的企業不僅容易獲得成功,而且往往能夠比較持久地發展。核心業務是否突出有兩個含義:一是企業的業務構成上應有核心產業;二是企業在所處行業或地區有較為穩定的地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時斯·朱克指出:“如今是注意力和專業化的時代,我們將迎來一個以核心業務來盈利的時代。”
世界級優秀企業戴爾公司也曾有過偏離核心業務的痛苦經曆。戴爾曾借助資本市場很快發展起來,1993年,戴爾公司在擴大核心業務——電腦直接銷售業務的同時,向折扣零售和批發業務進軍,但不久公司即開始出現虧損。原因是公司偏離了其核心業務的戰略和“直接銷售模式”,而采用了其競爭對手的零售銷售產品的模式。好在戴爾公司很快意識到戰略出現混亂局麵的嚴重性,停止了擴張計劃,使企業的發展方向回到了原來的軌道,實現了扭虧為盈。
第三,“猴子”老感覺自己是“大象”
有人形象地把大企業比作“大象”,雄壯、沉穩、有力量;而把中小企業比作“猴子”,小巧、靈活、機敏。大象有大象的生存空間,猴子有猴子的活動天地。它們完全可以和諧相處,做好鄰居、好夥伴。作為“猴子”的中小企業的優勢在於“小”,自己要承認“小”,並且在“小”字上下工夫,充分發揮“小”的比較優勢,就有可能成為“騎在大象背上的猴子”。有的“猴子”不守“猴道”,硬要鼻子裏插大蔥——裝“大象”。
有些中小企業盲目地照搬大企業的發展模式,這是決策的失誤。大企業的財力、物力、管理能力和經驗都不是中小企業所具備的。連一個最簡單的管理體係都沒有的中小企業,怎麼可能像大企業那樣建立龐大的管理體係呢?怎麼可能像大企業那樣進行多元化經營呢?國內某頭“大象”有一句名言:“創新就是生活。”對於這個有相當實力、有相當品牌知名度的“大象”來說,這確實是一個符合實際的理念。但對於“猴子”們而言,並非“創新就是生活”。有人說,中小企業要“人無我有”,要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會有出路,要善於發現市場空當出奇製勝。創新很好,但一定要注意創新的可行性,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要符合自身實際、符合規律,否則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