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龍虎散,風雲滅——宋與元(10)(2 / 3)

此時,真正的太子趙竑已經得知宋寧宗駕崩的消息,正在萬歲巷的府邸焦急等候,等待宮中派人宣召自己進宮。富有戲劇性的是,就在趙竑急不可待地跑到大門口張望的時候,宮中派出宣召趙貴誠的使者剛好從門口經過。趙竑沒有政治頭腦,還在納悶為什麼使者沒有進府,使者已經簇擁著趙貴誠重新經過他的門口,直接進宮去了。

趙貴誠進宮後,先去拜見楊皇後。楊皇後說:“你今後就是我的兒子了。”這無疑是正式承認了趙貴誠是合法的皇位繼承者。直到趙貴誠拜見完宋寧宗靈柩後,太子趙竑才被召進宮中。趙竑進宮時,隨從都被攔在宮外,而趙竑竟然還恍然不知情由,一直到趙貴誠正式即位,他才恍然大悟,氣憤中不肯向趙貴誠下跪。殿前都指揮使夏震(殺死韓□胄之人)強行按住趙竑的頭,才算完成了登極儀式。至此,趙貴誠由一介平民,被史彌遠擁立作了皇帝,改名趙昀,就是宋理宗。太子趙竑則被廢為濟王,出居湖州(今屬浙江)。

湖州人潘壬與其弟潘丙、堂兄潘甫等人對史彌遠擅自廢立很是憤慨,於是與山東紅襖軍首領李全聯絡,準備擁立趙竑為帝。趙竑也想與宋理宗爭鋒,決定起兵。但李全表麵同意出兵接應趙竑,實際上隻想坐觀成敗。結果到了約定時期,李全不派一兵一卒。潘壬等人竟然組織了一幫鹽販和太湖的漁民,喬裝成來自山東李全的軍隊,半夜進入湖州城,將趙竑擁入州衙,以黃袍加身,再一次上演了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的一幕。知州謝周卿率領官吏前來恭賀。潘壬隨即以李全的名義發布榜文,列舉史彌遠的罪狀,聲稱將領精兵二十萬,水陸並進,直搗臨安。

趙竑開始很高興,結果第二天天亮,就發現所謂的兵馬不過是當地漁民假扮,人數不足百人。他知道沒有武力支持,大事難成,便急忙倒戈,一麵派人向朝廷告變,以求自己脫身,一麵率領州兵追捕潘壬等人。潘壬改換姓名逃走,潘丙、潘甫等人遇害。史彌遠得報後,立即調軍前往彈壓,大軍至湖州,事變已經平息。潘壬逃至楚州(今江蘇淮安)被捕,送往臨安處斬。

史彌遠擔心還會有人利用趙竑作亂,於是假稱濟王趙竑有病,命門客秦天錫帶醫生前往診治。到了州衙,秦天錫宣稱朝令,逼迫趙竑上吊自殺,對外則稱病死。趙竑死後,史彌遠還剝奪了他的王爵。因湖州別稱□川,這場事變即被稱做“□川之變”。

□川之變發生之後,很多大臣上書為趙竑鳴冤叫屈,都被史彌遠貶出朝廷。史彌遠為了籠絡人心,特地召用當時的理學大師真德秀、魏了翁等人。然而,真德秀、魏了翁回朝後,也為趙竑鳴冤,史彌遠便以梁成大為監察禦史,重新將二人彈劾出朝。不過,一直到南宋滅亡,總是不停有人為趙竑鳴冤。尤其一到出現災害、異象以及戰事,就會有大臣舊事重提,將天災人禍歸咎於趙竑的冤獄。一直到宋恭帝時,謝道清主持朝政,才在朝臣的建議下恢複了趙竑爵位,這一公案才算告一段落。

相比於趙竑,宋理宗顯然更有城府。他從平民登上皇位,皇位得來名不正言不順,且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必須完全依賴於史彌遠與楊皇後。所以,一當上皇帝,宋理宗便尊楊皇後為太後,請楊太後垂簾聽政。楊太後自然大感欣然。然而,此時宋理宗已經二十歲,並非幼主,楊太後垂簾聽政就相當於後妃公然幹政,違背了祖宗家法,朝野上下對此議論紛紛。楊太後心知肚明,有些惴惴不安,但卻又貪戀權勢,不肯輕易放棄垂簾聽政的地位。

寶慶元年(1225年)上元節,宋理宗在宮中專門為楊太後舉行宴會,結果在放煙花慶祝的時候,有煙花直飛到楊太後的椅子下,楊太後嚇了一跳。此時的她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婦,年老而多疑,當時就懷疑是宋理宗故意派人所為,意在表示對她垂簾聽政的不滿。所以,楊太後當場拂袖而去。宋理宗立即召集百官,向楊太後謝罪,還表示要處罰負責安排宴會的宦官。楊太後也不好意思公然計較,便故作大度了事。但這件事卻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波瀾。事過不久,楊太後侄子楊石勸說楊太後撤簾。楊太後終於聽從,在其垂簾聽政七個月後宣布撤簾,表示要將大權歸還給宋理宗。

不過,宋理宗並沒有因為楊太後撤簾而大權在握,相反,他將朝政完全交給了史彌遠。宋理宗由史彌遠一手扶植登上帝位,心中自然感激,但他親眼見到前太子趙竑的悲慘下場,也十分忌憚史彌遠的手段,因此把大權盡付於史彌遠,加封太師、魏國公,自己卻甘心碌碌無為,居淵默,講究道學。所以宋理宗即位後十年間,朝政大權仍然在史彌遠的掌握中。從宋理宗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城府極深的年輕人是如何的韜光養晦,懂得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生存。史彌遠把持朝政多年,“綱紀蕩然,風俗大壞”,生前死後,上書彈劾他的人大有人在,卻都被宋理宗擱置不問,因為他知道否定了一手扶持他的史彌遠,就是否定他自己。紹定六年(1233)十月,為相二十六年的史彌遠終於病死,沉默蟄伏十年的宋理宗開始親政。宋理宗雖然全力袒護史彌遠,不允許大臣上書指責史彌遠的是非,卻毫不留情地驅逐其黨羽。由此可見,宋理宗雖然出身民間,卻極有政治頭腦,這應該是他為什麼起自民間,來曆不明,卻能在靠山史彌遠死後還能坐穩皇位的根本原因。

謝道清就是楊太後做主為宋理宗選擇的皇後,屬於名副其實的“包辦婚姻”。據說謝道清相貌不雅,長得又黑又醜,還瞎了一隻眼睛。然而在準備前往臨安的路上,謝道清突然大病一場,皮膚遍發疹斑,表皮全部脫落,病愈後,變成了一個“瑩白如玉”的美貌女子。謝家又請郎中醫治病目,謝道清的瞎眼竟然也奇跡般地複明了。謝道清入宮後,先被封為通議郡夫人,後進為貴妃。紹定三年(1230年)十二月,議立皇後。當時,謝道清的同鄉天台人賈氏(即後來的賈貴妃,賈似道之姐)也已入選宮闈。賈氏容貌秀麗,“有殊色”,宋理宗非常喜歡她,想立賈氏為皇後。但楊太後堅決反對,堅持要立謝道清為後,說:“謝女端重有福,宜正中宮。”朝中也議論紛紛,說:“不立真皇後,乃立假(賈)皇後耶?”宋理宗出於無奈,隻好立謝道清為皇後,立賈氏為貴妃。

史料中沒有記載謝道清對此事的態度,但根據後來她對賈貴妃和賈似道的態度來看,她應該是對賈氏一門充滿了負疚之情。後來賈貴妃早死,賈似道禍國殃民引起公憤,她依舊不遺餘力地庇護賈似道,便是明證。

謝道清雖然當上了皇後,但由於宋理宗對“包辦婚姻”的不滿,她一生也沒有真正得到丈夫的歡心,自然也沒有子嗣。宋理宗最寵愛的女子是賈貴妃。賈貴妃病死後,宋理宗又專寵閻貴妃,甚至動用國庫為閻貴妃修功德寺,富麗堂皇勝過趙氏祖宗的功德寺,因此時人稱閻妃功德寺為“賽靈隱寺”。宋理宗還曾將臨安名妓唐安安召入宮中臨幸。起居郎牟子才得知後,特意上書勸誡,宋理宗竟然派人警告牟子才不得將召妓一事告訴他人。謝道清卻對這些“處之裕如,略不介懷”,正因為她能泰然自若,因此後宮一直和睦穩定。既然無力討得丈夫歡心,為了所有寄托,謝道清將侄子趙禥養在宮中,視為己出。趙禥就是後來的宋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