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術繼續率軍南下追擊宋高宗,江南各地南宋守軍望風逃遁,金軍長驅直入。宋高宗一路奔逃至明州(今浙江寧波),乘舟下海。當時負責浙江防務的浙東製置使張俊也打算跟隨宋高宗下海逃跑,但已經無舟可載。宋高宗賜手書給張俊,許諾“捍敵成功當封王爵”,於是張俊留在明州,以優勢兵力大敗追擊前來的金軍先鋒。不久後,金軍後續人馬和援兵陸續趕到,張俊畏敵,宋高宗“封王”的承諾也無法誘惑他繼續抗敵,便以“上旨扈從”為借口,率領全部部眾及明州城內大部分百姓逃往台州(今浙江)。
宋高宗入海時,身邊的大臣除了宰相執政外,隻有禦史中丞趙鼎、中書舍人李正民等六人而已。一幹人乘船入海,漂泊到溫州避難——前有惡浪,後有追兵,還時時處在饑寒交迫中。後來,宋高宗實在餓得不行了,命令停船靠岸,親自步行到一座寺廟乞討食物。僧人見皇帝駕臨,大吃一驚,因為來不及準備,臨時以五個炊餅進獻,宋高宗一口氣就吃掉了三個半,窘迫之狀由此可見。
金兵卻一刻也沒有放慢追殺的腳步,先後攻占了明州和定海(今浙江鎮海),再乘船下海經昌國(今浙江定海)南追宋高宗。剛好此時風雨大作,宋提領海船張公裕又率領大船衝擊金軍船隊,金軍於是退回明州,因為懼大風和水戰,不願意再下海追蹤,便向金兀術謊報說:“搜山檢海已畢。”於是金軍縱火焚明州城,撤軍北還,宋高宗由此僥幸逃過追擊。
金軍北退時,因搶奪的金銀財寶太多,無法陸行,隻得利用船運,取道大運河,打算經秀州(今浙江嘉興)、平江(今江蘇蘇州)、常州(今江蘇)運往北方。浙西製置使韓世忠率八千水師從海口(今上海)進趨鎮江(今江蘇),截擊金軍。兩軍交戰數十回合,韓世忠夫人梁紅玉親自擂鼓助戰,金兵始終無法渡江。
金軍被困多日,金兀術急於過江,派使者賄賂韓世忠,表示願歸還在江南俘掠的財物人口,並贈予名馬,遭韓世忠拒絕。金兀術隻得率兵沿長江南岸西行,韓世忠率艦循江北岸並行,且戰且走,最後把金兵堵在了建康東北七十裏處的黃天蕩。黃天蕩是條死水港,宋軍以八千人的兵力包圍十萬金兵,用鐵綆貫大鉤,把金兵小船逐隻鉤沉,金兵屢次突圍,均告失敗。
後來由於漢奸指點,金兀術聽說有老鸛河故道可以通秦淮河,於是發軍開鑿,一夜鑿渠三十裏,掘通河道,由渠出江,經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長江江麵,得以逃往建康。但道路依然被韓世忠的水師扼守,金軍不得過江。又有福建人王某向金兀術獻策,舟中載土,上鋪平板,穴船板以棹槳,待無風時出擊,韓世忠的海舟龐大,無風不能動,可以火箭射敗之。金兀術依計而行,韓世忠軍遂大敗,退還鎮江,金兀術得以渡江北歸。這就是著名的鎮江之戰,又稱黃天蕩之戰。此戰中,韓世忠以八千水師抗拒金兵十萬之眾,阻擊四十八日,雖然最後失敗,但金軍從此不敢輕易渡江。
鎮江截擊金軍之戰時,梁紅玉親自擂桴鼓為軍助威,名震天下。正因為梁紅玉名氣太大,引來金軍極度嫉恨,欲除之而後快。紹興五年(1135年),梁紅玉隨夫出鎮楚州,在淮水遭到早就埋伏在這裏的金軍的圍攻。當時金兵勢眾,數量是梁紅玉部的百倍。寡不敵眾下,梁紅玉腹部受到重創,腸子流出,便以汗巾裹好,血透重甲。她環顧左右,對部下說:“今日得報君恩。”繼續率部突擊。金人以亂箭攢射,梁紅玉最終力盡傷重落馬而死,時年三十三歲。金人恨其威名,爭相蹂踐虐待其遺體泄憤,並曝屍三日。後來還是金將金兀術聽說後,感念梁紅玉之忠勇,派人將殘骸收斂後送還給韓世忠。朝廷聞訊大加吊唁,詔賜銀帛五百匹兩。
金兀術軍逃往江北後,駐守建康府的金人也遭到嶽飛(時任淮南宣撫司右軍統製)邀擊,金軍大敗而逃,嶽飛由此收複建康。收複建康,使得嶽飛名聲大振。他的部隊因為軍紀嚴明,英勇善戰,被人稱為“嶽家軍”。之後,嶽飛率部回宜興,不久即歸屬張俊節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