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回首望雲中——宋與遼(12)(2 / 3)

到了當年六月,遼國在邊境大修城堡,檢閱軍隊。宋雄州(今河北雄縣)知州張利一將這一情況緊急上奏,認定契丹即將大舉南侵,希望朝廷早作準備。宋神宗征詢朝臣意見時,宰相王安石認為“修城堡、閱軍隊”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朝廷應該以靜製動,切不可因小失大。此時的王安石正處於最受皇帝信任和支持的階段,他的意見一言九鼎,於是宋神宗下令張利一不得輕舉妄動。此後,遼軍騎兵不斷在河北地區滋事,甚至還在拒馬河南岸設置口鋪。王安石依然主張以靜製動,認為宋朝不該主動生事,隻要能夠忍耐一時,遼道宗絕對不會南侵。事情確實如王安石所言,契丹騎兵騷擾宋朝領土的現象竟然慢慢消失了。

然而到了熙寧七年(1074年)春,遼道宗派蕭禧出使宋朝,要求宋遼雙方重新劃定河東(今山西)、河北(今河北)的蔚(今河北蔚縣)、應(今山西應縣)、朔(今山西朔州)三州的地界。宋神宗明知遼國是無理取鬧,有趁宋朝西北戰事吃緊之機落井下石的意味,但依舊派呂大忠為使者前往遼國商議邊界糾紛一事。宋遼官員在大黃平開會,呂大忠屬於強硬派,堅決不同意遼國的無理要求,雙方因而爭論不休,會議沒有任何結果。

次年,遼國再派蕭禧出使宋朝,強詞奪理地要求盡快解決雙方地界問題。為了要挾宋朝,蕭禧還有意滯留在汴梁,遲遲不肯返回遼國。知製誥沈括查閱了樞密院的有關檔案資料後,認為遼國所爭的四處主要地界都是無理要求:蔚州(今河北蔚西南),如果以分水嶺為界,宋方將損失七裏以上領土;朔州(今山西朔縣),原以黃嵬山(今山西原平東北)北腳為界,若改以分水嶺為界,則遼所爭土地達三十餘裏;武州(今山西神池縣)所爭領土南北達十裏;應州(今山西應縣)所爭領土達二十裏。根據這些資料記錄,沈括一一駁斥了遼國使者蕭禧,蕭禧無言以對,理屈詞窮下才不得不離開宋朝返回遼國。

然而,沈括的勝利不過是嘴皮子上的勝利,並非外交上的勝利。此時的宋神宗已經在巨大壓力下被迫同意王安石罷相,國內攻擊王安石“變法亂天下”的大臣絡繹不絕,皇帝幾乎沒有任何心思來應付地界一事,便解除了呂大忠的職務,改派韓縝、張誠一前往河東談判邊界問題,其實是有意以割讓領土為代價,對遼國讓步。

當時朝中元老大臣如曾公亮、文彥博、王安石、韓琦、富弼等均強烈反對妥協,但宋神宗無心外事,一心隻希望事情盡快解決。最後談判的結果,遼國爭得了西邊的天池(今山西神池縣境)之地。這樣一來,宋遼雙方蔚、應、朔三州邊界就是完全按照水流南北的分水嶺為準,宋朝長城以北的領土全部為遼國所占。

遼道宗雖然在與宋朝和皇叔耶律重元的爭鬥中都占了上風,但遼國內部的鬥爭並沒有就此結束,反而接二連三地發生了陷害皇後蕭觀音、太子耶律□的悲慘事件。

蕭觀音,樞密使蕭惠之女,遼道宗皇後。她是遼國著名才女,不但彈得一手好琵琶,還能詩善文,這在尚武成風、崇尚騎射的遼國十分罕見。她這樣內秀的性格,當然不喜歡遼道宗動輒馳馬狩獵的作派,時常予以勸諫。遼道宗開始還敷衍兩句,後來聽得多了也就煩了,逐漸疏遠了蕭觀音。蕭觀音從此失寵。在百無聊賴的日子裏,她寫了十首《回心院詞》,流露出希望能挽回丈夫的心的情緒。

伶官趙惟一愛《回心院詞》之纏綿悱惻,將其譜成了曲子。趙惟一擅長吹笛,與蕭觀音的琵琶一起合奏《回心院詞》,頗為動人。二人身份懸殊,不避嫌疑地合奏曲子,引來許多流言飛語。正是這些流言後來被有心人利用,為二人招來了殺身之禍。

遼道宗平息耶律重元叛亂後,參與平叛的耶律乙辛因功升為南院樞密使,他專權跋扈,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然而,皇太子耶律□開始總領朝政後,整飭法令製度,處事公正,耶律乙辛感到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受到了威脅,他決定搞垮太子耶律□。因為一時無機可乘,便決定改從太子母親蕭觀音身上下手。

當時宮中有個漢人婢女名叫單登,因其服侍過耶律重元,蕭觀音曾經向遼道宗建議不要將她留在宮中。雖然建議未被采納,但單登卻由此懷恨在心。她妹夫剛好是教坊伶人朱頂鶴,且其妹與耶律乙辛關係曖昧。耶律乙辛將這幾個人組織起來,指使單登和教坊伶人朱頂鶴一起誣陷皇後與趙惟一私通。剛好蕭觀音曾經寫過一首名為《懷古》的詩:

宮中隻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

寫的是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的故事。耶律乙辛無事生非,說《懷古》詩中暗藏趙惟一的名字,就是二人有奸情的鐵證。昏庸的遼道宗得知後大怒,下令族誅趙惟一和教坊直長高長命,皇後蕭觀音也奉敕令上吊自盡。臨死前,蕭觀音請求再見遼道宗一麵,竟沒有獲準。

後世對蕭觀音的悲劇命運寄予了莫大的同情。清人朱彝尊有詞吟詠道:

細草含茸,圓荷倚蓋,猶與舞衫相似。

回心院子,問殿腳香泥,可留蕭字?

懷古情深,焚椒尋夢紙。

而遼道宗一度也頗為後悔。耶律乙辛得知後十分不安,生怕遼道宗思念蕭觀音阻礙了他鏟除太子的計劃,急忙告知遼道宗,說宮中妃子蕭坦思容貌出眾,可立為皇後。遼道宗糊裏糊塗之下,便接受了耶律乙辛的建議,策立蕭坦思為皇後。蕭坦思是附馬都尉蕭霞抹之妹,而蕭霞抹與耶律乙辛是死黨,耶律乙辛的勢力由此更加強大。

蕭觀音死後,耶律乙辛又將矛頭對準太子耶律□,誣陷太子謀反。遼道宗派耶律燕哥審訊太子,太子耶律□回答說:“父皇隻有我一個兒子,我已經被立為太子,是皇位的唯一繼承人,我還求什麼呢?我怎麼敢加害父皇。”然而耶律燕哥正是耶律乙辛的黨羽,將太子供詞更改後才上報給遼道宗。遼道宗決定廢太子為庶人,並下令將耶律□囚禁於上京(今內蒙古巴林佐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