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他比一般人艱難得多。他出生於1932年,母親生他時,大夫用鑷子助產時不慎夾碎了他大腦的一部分,導致他患上了大腦神經係統癱瘓,影響到說話、行走和對肢體的控製。
比爾長大後,人們都認為他肯定在神誌上會存在嚴重的缺陷和障礙,州福利機關將他定為“不適於被雇用的人”,專家也認為他永遠也不能工作。
比爾在母親的鼓勵下,開始從事推銷工作。他從來沒有將自己視為殘廢人。最初,他向福勒刷子公司申請工作,這家公司拒絕了他,並說他根本不適合工作。接著,幾家公司采用同樣的態度回複他。但比爾沒有放棄,最後,懷特金斯公司很不情願地接受了他,但也提出了一個條件——比爾必須接受沒有人願意承擔的波特蘭、奧根地區的業務。雖然條件苛刻至極,但畢竟有一份工作了,比爾當即答應了。
1959年,比爾第一次上門推銷,猶豫了四次,他才鼓起勇氣按響門鈴。第一家人沒有買他的商品,第二家、第三家也一樣……但他堅持著,以最大的忠誠來支撐自己堅持著,即使顧客對產品絲毫不感興趣,甚至嘲笑他,他也不灰心喪氣。終於,他取得了成績,由小成績到大成績。
他每天工作及路上的時間得花去14個小時,當他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精疲力竭。他的關節會痛,偏頭痛也時常折磨著他。每隔幾個星期,他會打印一份顧客訂貨清單。由於他隻有一隻手是無殘疾的,這項別人做起來非常簡單的工作,他卻要花去10個小時。他辛苦嗎?當然辛苦,但心中對公司、對工作、對顧客,以及對自己的巨大忠誠支撐著他,什麼苦他都能夠頂住。比爾負責的地區,有越來越多的門被他敲開,門內人購買了他的商品,他的業績也不斷增長。在他做到第24年時,他已經成為銷售技巧最好的推銷員。
進入20世紀90年代時,比爾60多歲了。懷特金斯公司已經有了6萬多名推銷員,不過,他們是在各地商店推銷商品,隻有比爾一個人仍然是上門推銷。許多人在打折商店大批量地購買懷特金斯公司的商品,因此比爾的上門推銷越來越難。麵對這種形勢,比爾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1996年夏天,懷特金斯公司在全國建立了連鎖機構,比爾再也沒有必要上門推銷了。但此時,比爾成了懷特金斯公司的“產品”,他是公司曆史上最出色、最忠誠的推銷員,也是最富有執行力的推銷員。公司以比爾的形象和事跡向人們展示公司的實力,公司還把第一份最高榮譽——“傑出貢獻獎”給了比爾。
比爾·波特能夠成為“推銷英雄”,在於他在“不可能”麵前沒有選擇屈服和逃避,而是用自己的努力使“不可能”變成了“我能夠”。
當你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時,你的大腦就會為你找出種種做不到的理由。但是,當你相信,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確實可以做到時,你的大腦就會幫你找出解決做得到的各種方法。
日本一家酒店曾同時向包括海爾在內的三家廠商發出訂貨意向,但要求廠商在一個月之內交貨。另兩家廠商在這近乎不可能的要求前退卻了,而海爾卻毫不猶豫地接了單。當一個月後海爾將全部產品運到客戶指定的地點時,訂貨方竟然慌了手腳,原來訂貨時他們是為自己留了緩衝時間的,他們根本沒想到海爾竟然真的可以在一個月內交貨。海爾總裁張瑞敏認為:“和著名跨國公司相比,論資金、技術、規模,中國企業都沒有優勢,但我們可以提高創新速度,即依據客戶要求對產品進行創新的速度。”
改變工作中的“不可能”,首先就不要用“心靈之套”把自己套住,隻要有了“變”的理念,就一定能夠找到“變”的方法。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及時轉換思路,多嚐試幾種方法,具有變負為正的勇氣與氣魄和改變“不可能”的智慧與方法,相信困難隻能成為你的一塊磨礪石,而絕非擋路石。
“雞蛋碰石頭也要碰”:敢於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
情景再現:
向北一百英裏便是古巴海岸,荷槍實彈的西班牙輕型軍艦經常在此出沒。他們有先進的武器,並且他們的武器比羅文他們的強多了,如果與敵人遭遇,就相當於雞蛋碰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