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我的鬥爭開始了”:敢於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 (1)(1 / 3)

——不甘失敗、敢於拚搏的鐵的雄心

“他們隨時都可能把我當做一個間諜長,一旦被發現就意味著死亡。麵對咆哮的大海,我在想,成功永遠不是一次航行。”在羅文中尉經曆的長達半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中可謂危機重重,敵人的威脅、大自然的磨難一個接著一個,是退縮還是勇敢前進這個問題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羅文的勇氣。這時候想是沒有用的,要想成功就必須勇敢地付出行動,羅文中尉正是這樣做的。

如果在工作中,我們懷著“勇敢的心”,就能迎難而上,勇挑重擔,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

做鴻鵠而不是麻雀,遠大誌向是內在驅動力

情景再現:

當上校把任務交給羅文的時候,他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正所謂受命於危難之際,榮譽和生命係於一發。同時他也知道,軍人的生命屬於他的祖國,但他的榮譽掌握在自己手中,考驗他的時候到了!

有這麼一種人,即使他們出身平凡,也不能阻止他們渴望進步,追求卓越。他們能使自己的生活大有意義,並對他人和社會有所貢獻。

他們總是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工作,他們絕不甘於平庸。他們的目的是使整個人生得到更多的快樂,使身心得到自由而充分的發展。他們通過更高的人生追求,來減緩時間飛逝的腳步。在他們看來,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是要追求更加高遠的目標,創造更大的價值。

而把信送給加西亞的羅文中尉,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個表率。

羅文中尉在完成這項巨大的任務時,還很年輕,但已經顯示出超越其年齡的睿智,原因就在於他早已立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遠大抱負和誌向,遠大的誌向使他能夠站得比別人高,看得比別人遠。

在秦朝末年,有一個農民起義領袖,他名叫陳勝,字涉。陳涉年輕時,曾經做過人家的雇農,替別人耕地。有一次,他把耕田的事停下來,走到田埂上休息。他因麵對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失望,因此歎恨了好久,對另一個雇農說:“苟富貴,勿相忘。”就是說:“我們當中如果有人富貴了,可不能忘掉別人。”與他同耕作的雇農都笑話他:“你給人家當雇農,怎麼會有富貴呢!”陳涉長歎一聲說:“唉,燕雀怎麼會知道鴻鵠的誌向呢!”

成語“鴻鵠之誌”由此而來。從那以後人們用“鴻鵠之誌”表示一個人有遠大的誌向,用“燕雀”表示鼠目寸光,隻看當前不看長遠的人。“鴻鵠之誌”與“麻雀之誌”顯然有很大的差距,麻雀的誌向注定它隻能仰視成功,而鴻鵠卻能一飛衝天,從高處俯瞰人生。

聯係到我們的實際工作與生活中來,就比如你是一個公司的員工,你是否夢想過有一天你會成為這家公司的總裁呢?如果你認為這些想法荒唐可笑,那麼你一輩子都隻能是一名可憐的打工者了。因為“麻雀之誌”會限製你的行動,因為你自認自己不行,那麼你肯定不會去做,更不會做超出自己本職工作之外的事,不會作出成為一個公司總裁的努力,你就永遠隻能停留在現在的位置上。拿破侖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為一個人隻有有了遠大的誌向,才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回報。

事實上,對於公司的員工來說,沒有什麼比擁有不滿足現狀的態度更能幫助他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獲得成功了,老板往往並不會因為他“想要成為將軍”而拒絕或冷淡他。隻有那些不求上進的下屬,才是令老板們最反感的。

張濤和王雷同時進入一家開發、銷售電子產品的公司。張濤畢業於一所電子工業大學,學曆是本科;王雷學的是貿易專業,學曆是專科。兩年後,王雷升為銷售部的主管,張濤卻仍然是一名普通員工。

在元旦的公司聚會上,一位老員工小聲問身邊的總經理:“張濤是本科畢業,所學專業又與我們的產品吻合,你為什麼提拔了王雷而不提拔他?”

總經理微微一笑:“雖然王雷的學曆沒有張濤高,但他身上有一種強烈的成功欲望。無論交給他什麼任務,他總是盡力完成得十全十美。”

是的,一個總是以為自己做得夠好了的員工,覺得隻要能保住現在的飯碗,即使工作和人生毫無意義也無所謂。這樣的員工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沒有遠大的誌向、不敢嚐試新事物,認為自己的現狀已經夠好了,隻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到頭來卻是迎來了老板給自己發來的解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