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理科能力故事推薦1
1.阿基米德與王冠
阿基米德是古希臘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
有一次,國王做了一頂王冠,他想知道那是不是純金的,於是把阿基米德召來,讓他查個水落石出。阿基米德找來一塊和王冠同樣重的純金塊、兩隻大小相同的罐子和盤子,然後把王冠和金塊分別放進裝滿水的罐子裏,當水溢出來時,各用一個盤子接著。最後,把這些溢出來的水分別倒進兩隻同樣大小的杯子裏,一比結果發現溢出來的水不一樣多。王冠的秘密就這樣被阿基米德揭開了——而揭開王冠秘密的方法就是物理學上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定理,即浮力定理。
2.肥皂泡中的啟示
牛頓從劍橋大學畢業後,回家探親。一天,他和父親到田間鋤草。休息時,牛頓摘下蒲公英的莖條,吹肥皂泡玩。吹著,吹著,他突然發現一個個肥皂泡在陽光下變得花花綠綠,便奇怪地問父親。父親說:“這有什麼稀奇,肥皂泡本來就這樣。”“不,這一定與太陽光有關,它說明陽光並不隻是一種顏色。”誰不知道太陽光是白色的?傻孩子!”
“問題沒這麼簡單,我要認真地研究一下。”這個自小就有股子“牛勁”的牛頓,一旦遇上疑惑,不弄個水落石出,是不會罷休的。
第二天,天空晴朗,陽光明媚。牛頓收拾了一些必要的器具,開始了自己的實驗。當他一邊吹肥皂泡,一邊拿著一塊三棱形的玻璃片觀察時,呈現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彩。“啊!陽光中包括七種顏色。”牛頓為自己的發現歡呼雀躍著,但他馬上又想到:白光既然可以散成七色,那麼,七色光聚在一起,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白光呢?於是,他連忙試驗,果然如此。
就這樣,牛頓從普通的肥皂泡上,發現了光學物理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理——光的色散和聚合原理。
3.飛碟之謎
1947年6月,美國新聞界報道了這樣一件奇事:一位滅火器材公司的老板駕駛著他的私人飛機在天空飛行,突然,他的眼睛被一陣強光所吸引,他定睛一看,隻見在他的前方,出現了九個奇怪的飛行物,這些飛行物形狀又大又扁,並且一蹦一跳地飛著,就像飛行的碟子一樣,它們快速地升高、旋轉,然後消失了。
飛碟一事轟動了美國。此後,在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相繼有人報告說見過類似的物體。幾十年來,世界各地都有人稱看見過此類物體的出現。後來,人們根據目擊者的描述,得知這類物體一般呈碟子形、草帽形、球形等,人們把它稱為未經探明的空中飛行物,在英文中,它的縮寫名字是UFO。
在我國,也有人看見過飛碟。1979年12月的一天晚上,昆明市一所中學的幾個同學,下晚自習回家時,發現不遠處的天空中有個紅紅的火球懸浮著。很快,它又高速旋轉著飛起來,它上下左右輕盈地飛舞著,五分鍾後,火球突然加速,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飛碟究竟是什麼?它從何而來?它是虛構的幻覺還是確有其物?圍繞著飛碟,是一連串撲朔迷離的疑團,真相如何,我們正期待著科學家們的回答。
4.愛迪生發明燈泡
愛迪生在1878年完成留聲機的發明後,轉向對電燈的研究。他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要使電燈能照明,關鍵在於燈絲。於是他先後試用了1600多種植物纖維和礦物質做實驗,可都沒有成功。
有一天,愛迪生看見妻子用來縫製衣服的棉線,頓時眼睛一亮。他拿起一團棉線,直奔實驗室,他把棉線燒成炭絲,做成燈絲安裝在燈泡上。接通電源後,燈泡立刻發出耀眼的光芒,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明。世界上第一盞白熾燈終於誕生了!這盞燈足足亮了45個小時,後來,愛迪生又對燈絲進行了改進,使電燈亮了1200多個小時。
5.雷達的發明
1940年9月15日,瘋狂的希特勒集中500架德國飛機偷襲倫敦,企圖讓這座著名的城市從地圖上消逝。可是,德國法西斯的飛機還沒有進入英國領空,就遭到英國殲擊機和地麵炮火的攻擊,結果有105架飛機被擊落。
原來,英國之所以能早早地發現敵機,是因為他們當時已經發明了雷達。這應歸功於物理學家羅伯特·沃特森·瓦特。因為雷達是他發明的。
1934年的一天,沃特森·瓦特在實驗室觀看熒光屏上的圖像時,突然發現圖像中出現了一連串的亮點。經過反複地實驗,發現那是距實驗室不遠的一座高樓反射回來的電波信號。這一意外發現使沃特森·瓦特想到:既然近處的高樓能反射電波,那麼更遠的東西是否也能反射電波?如果可以,那不就可以從熒光屏上及時發現入侵的敵機嗎?在英國皇家司令部的支持下,他試製成了電波發射裝置和接收電波的裝置。經試驗,飛機在12公裏以內起飛後,發射出去的電波碰上了飛機後迅速反射回來,發現了目標。半年後,雷達更加完善了,外來信號在屏幕上能直接以光帶的形式出現。這樣,飛機的高度與距離就一目了然,並且能發現160公裏內,高度5000米的飛機。世界上第一部雷達誕生了。
6.罐頭的發明
200多年前的一天,法國街頭貼出一張懸賞的布告:誰能研究出一種可以久藏遠運水果和蔬菜的方法,便可得12萬法郎獎金。
有個叫阿披脫的年輕人,看到這張布告後,興衝衝地買回許多蔬菜和水果,開始了研究。開始幾次實驗都以失敗告終,有一天晚上,阿披脫看見妻子為防止剩菜變餿,又重新煮一次。於是心頭一亮想出了辦法。他把新鮮蔬菜放進玻璃瓶中,再用開水煮一會,冷卻後,用麻布將瓶子裹嚴密。最後放在常溫下保存。兩個月後,阿披脫取出食物試著品嚐了一口,“嗨!真好吃。”他終於成功了。
7.謀殺的“凶器”——照相機
照相機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夥伴,能幫助我們留下瞬間的美好回憶,但它的發明經曆了很長時間,其中還有很有趣的故事。
18世紀以前,無論是“小孔成像”還是“攝影暗箱”,它們雖具有照相機的某些特性,但因不能將圖像記錄下來,仍不能稱為照相機。
18世紀中期,人們發現了感光材料,這給照相機的問世注入了有效的催化劑。人們在“攝影暗箱”上裝上感光片,照相機誕生了。
初期的照相機體積龐大,十分笨重且不便攜帶。為了照相,就像受罰一樣,要端端正正地坐好長時間,使那些養尊處優的先生小姐們要受一陣苦。
對於照相機這種新生事物,曾有一批靠畫肖像畫為生的畫家聯名上書政府要求取締照相術。他們的理由十分簡單:怕攝影師搶走他們的飯碗。
1858年,英國人斯開夫發明了一種手槍式膠版照相機。由於鏡頭的有效光圈大,所以隻要扣動扳機就能拍攝。一次,維多利亞女王在宮廷內召開盛大宴會,邀請各國使節。斯開夫作為新聞記者也到了場。當他拿出照相機對準女王拍照時,蜂擁而上的警衛將他撲倒,會場頓時大亂。原來,他們以為斯開夫要用“手槍”謀殺女王。後來才知道,“凶器”原來是照相機。
之後,隨著感光材料及攝影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照相機不斷地得到完善。進入21世紀,數碼相機又取代了感光相機,成為相機家族的新寵。
8.空中的花朵——降落傘
降落傘大家都很熟悉,在軍事、體育和民用方麵都有很廣泛的用途。是誰發明了它呢?這個榮譽應當歸於法國的盧諾爾曼。
盧諾爾曼從小就富於幻想,常常冒出不可思議的念頭。少年時,他常和小夥伴們到家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在那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
“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翱翔多好!那就可以從塔頂飛到地上,用不著慢吞吞地下樓梯了。”他和小夥伴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著。
長大後,那個想“飛”的夢想一直縈繞著他。於是他開始搜集資料。一次,他看到一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從高層城堡越獄時,把兩條被單的角係在一起,然後兩手抓住被單的兩端,利用風力的托舉緩緩落地。這給了他很大的啟發。
他根據這個故事所講的,經過反複揣摩,設計出了第一頂降落傘,並決定到高塔上試降。
當天,聞訊而來的人們將高塔圍得水泄不通,很多人都替他擔心。為了安全起見,盧諾爾曼先把一塊和他自己體重差不多的石頭綁在降落傘上,然後將它們扔下。石頭墜著像盛開的鮮花似的降落傘,緩緩地落在地上。
這大大地增強了盧諾爾曼的信心。他決定親自“飛”下來。
隻見他雙手緊緊抓住降落傘的底繩,輕輕地縱身向塔外一跳,他真的像小鳥一樣悠悠地飛翔著,慢慢地安全降落在地上。
“成功了!”盧諾爾曼興奮地大叫起來,周圍的人們也齊聲為他喝彩。